今天給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殺蟲劑,其中噻蟲嗪、螺蟲乙酯、溴氰蟲酰胺、氟啶蟲胺腈、呋蟲胺、乙基多殺菌素、聯(lián)苯肼酯、氟吡呋喃酮屬于比較新穎的殺蟲劑。1、噻蟲嗪新煙堿類農(nóng)藥,兼具胃毒及觸殺作用。施藥后,可被作物根或葉片較迅速地內(nèi)吸,并傳導到植株各部位,噴霧、灌根和種子處理都可以,對蚜蟲、飛虱、白粉虱、薊馬、黃條跳甲等有較好的防效。
2、呋蟲胺第三代煙堿類殺蟲劑,具有觸殺、胃毒作用,可以快速被植物吸收并廣泛分布于植物體內(nèi),用于防治粉虱和薊馬。 3、螺蟲乙酯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蟲的殺蟲(螨)劑,持效期較長。其作用機制為干擾害蟲脂肪合成、阻斷能量代謝。其內(nèi)吸性較強,可在植株體內(nèi)上下傳導。可有效防治番茄煙粉虱、柑橘樹介殼蟲、紅蜘蛛、柑橘木虱等。 4、溴氰蟲酰胺內(nèi)吸性殺蟲劑,胃毒為主,兼具觸殺。其作用機理新穎、殺蟲譜廣,可防治小菜蛾、蚜蟲、煙粉虱、美洲斑潛蠅、甜菜夜蛾、瓜絹螟、薊馬等害蟲。
5、氟啶蟲胺腈具有胃毒和觸殺作用。施藥時應注意對植株葉背均勻噴霧。用于防治多種作物上的蚜蟲和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蟲。 6、氟吡呋喃酮具有良好的內(nèi)吸性、胃毒和觸殺活性。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蟲。該產(chǎn)品對煙粉虱成蟲和若蟲均有良好的防效,速效性較好。 7、乙基多殺菌素胃毒和觸殺作用,無內(nèi)吸性。噴霧時應均勻周到,葉面、葉背、心葉及茄子花等部位均需著藥。用于防治薊馬以及小菜蛾和甜菜夜蛾等鱗翅目害蟲,也可用在豇豆上防治潛葉蠅和豆莢螟。 8、聯(lián)苯肼酯新型選擇性殺螨劑。沒有內(nèi)吸性,為保證藥效,噴藥時應保證葉片兩面及果實表面都均勻噴到。害螨接觸藥劑后,很快停止進食、運動和產(chǎn)卵。用于多種作物防治二斑葉螨、茶黃螨等植食性害螨 9、甲維鹽胃毒和觸殺作用,害蟲發(fā)生不可逆轉(zhuǎn)麻痹,停止進食,2-4天后才能死亡,殺蟲速度較慢;可以防治鱗翅目害蟲,高濃度甲維鹽對于薊馬類有活性,對作物安全。 10、吡蟲啉觸殺、胃毒和內(nèi)吸;害蟲麻痹死亡;速效性好,1天即有較高的防效,溫度高殺蟲效果好;刺吸式口器害蟲;易被作物吸收,可以同根部吸收,目前主要用來防治蚜蟲等。 11、蟲酰肼促進鱗翅目幼蟲蛻皮;對高齡和低齡的幼蟲均有效;6~8小時就停止取食(胃毒作用),比蛻皮抑制劑的作用更迅速,3~4天后開始死亡;無藥害,對作物安全。 12、滅幼脲初齡幼蟲期用藥,蟲齡越大,防效越差,對天敵安全,對鱗翅目及蚊蠅幼蟲活性高;藥后3天開始死亡,5天達死亡高峰;對成蟲無效。 13、氯蟲苯甲酰胺長效、低毒,對于鱗翅目害蟲高效,目前主要用來防治水稻上稻縱卷葉螟、鉆心蟲等。 14、吡蚜酮主要用來防治水稻上稻飛虱,速效性差,抗性也越來越大,對于某些蚜蟲效果差。 15、烯啶蟲胺主要用來防治蚜蟲、稻飛虱等,速效性好,持效期短,抗性增大。 16、啶蟲脒具有觸殺和胃毒作用,可以防治蚜蟲、葉蟬、粉虱、蚧殼蟲和鱗翅目中的潛葉蛾以及鞘翅目的天牛、薊馬等各類害蟲,受溫度影響大,溫度低效果差! 17、噻嗪酮對于蚧殼蟲有效果,原來對于稻飛虱效果較好,由于抗性問題,目前很少使用,不宜直接接觸白菜、蘿卜等。 18、異丙威觸殺作用,有一定的滲透和傳導活性,且速效性強;主要用于水稻防治水稻飛虱和葉蟬,兼冶薊馬。 19、聯(lián)苯菊酯殺蟲、殺螨劑;胃毒和觸殺;作用迅速,可以用來做殺螨劑和防治鱗翅目害蟲。 20、溴氰菊酯觸殺作用,兼有胃毒、驅(qū)避和拒食作用;鱗翅目幼蟲有效,對螨類無效;穿透性很弱。 21、高效氯氰菊酯對害蟲和螨類有強烈的觸殺和胃毒作用。 22、氟氯氰菊酯觸殺和胃毒,主要用來殺滅地下害蟲。 23、阿維菌素廣譜的抗生素類殺蟲、殺螨劑;胃毒和觸殺,可以用于防治紅蜘蛛、卷葉螟、二化螟。 24、四聚乙醛殺蝸牛劑,春、秋雨季秧苗播種或移植后,低溫(1.5℃以下)或高溫(35℃以上)因蝸牛活動力弱,影響防治效果。 25、氟鈴脲殺蟲和殺卵活性,而且速效,尤其防治棉鈴蟲、卷葉螟,鉆心蟲等,現(xiàn)在高劑量用來防治二化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