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實核桃成花容易,進入結果期早,管理較省工,近年來已成為核桃發展的主流,但在發展的過程中,管理沒有同步跟進,效益的提升較緩慢,沒有達到預期目的,特別是在修剪方面問題比較多,據在靜寧縣司橋鄉張彭村和靈芝鄉楊岔村的實際調查,在修剪中存在如下主要問題。 (1)存在的問題 1)樹體放任生長,很少修剪。由于核桃相對較耐粗放管理,因而有部分果農認為“核桃不用管,照樣把果產”,在核桃樹栽植后,不整形,不修剪,樹形紊亂,枝條放任生長,大段光禿枝出現,基部枝輪生、對生現象普遍,中干長勢弱,樹體平面化結果特征明顯,這很不利于將來產量和效益的提高。圖1 放任生長的核桃樹

2)樹形觀念淡薄,管理無目標。由于核桃在靜寧為新產業,果農務作經驗少,不知道該培養怎樣的豐產樹形,因此很少有目的地進行整形,這樣直接導致了管理的混亂。3)不按早實核桃的特性進行修剪,亂剪一通。果樹的生物學特性是管理的主要依據,生產中有的果農對核桃的生物學特性不研究,不掌握,亂剪一通,結果事與愿違,加速了郁閉現象的出現,導致樹體內徒長枝增多,樹體養分被大量消耗,不利于提高產量。
4)修剪時間不合適,傷流導致的干枯枝增多。核桃易發生傷流現象,傷流會導致樹勢衰弱,進而造成枝條干枯。 (2)修剪中應注意的事項
1)規范樹形,實現目標化管理。在生產中應以樹形為統攬,加強樹體管理,通俗的說,必須要有樹形觀念。總體上說,核桃豐產樹形應樹冠豐滿,結構緊湊,主枝間夾角應大于120°,各主枝與主干的垂直夾角應在60°以上。目前生產中應用的主要樹形有: 疏散分層形:全樹有5~7個主枝,分2~3層配置,第一層主枝3個,第2~3層主枝1~2個,層間距60~80厘米,每主枝上選留側枝2~3個,第1個側枝距樹干40~60厘米。具有易結實、結果期長、后期產量高等優點,但該樹形也存在培養期長、樹冠大、費工等不足。適用于主干形強的晚實類核桃。
疏散分層形培養過程:核桃定植后在距地面1.0~1.2米處定干。如核桃苗小,可采用二次定干法,即在核桃苗栽植當年,先據核桃苗大小,將核桃苗在適當部位進行定干,發芽后抹芽,留中干延長枝生長,抹除其余萌芽,在栽植后第2年,苗高超過1米時再按標準定干。于定干當年或第2年,在定干高度以上選留3個不同方位(水平角約120°)生長健壯的枝條,培養成第一層主枝,枝基角不小于60°,腰角70°~80°,梢角60°~70°,層內兩主枝間距不小于20厘米,避免輪生,以防主枝長粗,對中央干形成“卡脖”現象,其余枝條全部剪除。核桃樹生長4~6年后,出現壯枝時,開始選留第2層主枝,一般選留1~2個,同時在第1層主枝上的合適位置選留2~3個側枝。第1個側枝距主枝基部為50~80厘米;如果只留2層主枝,第1層和第2層之間的距離為1.5米左右,在核桃樹5~7年生時,繼續培養第1層主、側枝和選留第2層主枝上的1~2個側枝。在7~8年生時,選留第3層主枝1~2個、第3層與第2層主枝間距1.5~2米。并從最上的主枝上方落頭開心,各層主枝要上下錯開,插空選留,以免互相重疊。側枝與主枝的水平夾角以45°~50°為宜,側枝著生位置以背斜側為好,切忌留背后枝。
自然開心形:干高1米左右,在整形帶內選留并培養三主枝,各主枝間方位角120°,主枝間距10~15厘米,各主枝上選留2~3個下大上小、錯落有致的側枝,第1個側枝距主干基部0.6米。此后在一級側枝上再選留二級側枝1~2個。具有成形早、樹冠小、豐產性強、技術簡單、操作容易等特點。適用于早實類核桃自然開心形培養過程:核桃定植后在距地面1.0~1.2米處定干。如核桃苗小,可待苗高超過1米時再定干。于定干當年或第二年,在定干高度以上選留3個不同方位(水平角約120°)生長健壯的枝條,培養三主枝,以后陸續在主枝上培養側枝。
紡錘形:干高1米左右,在主干上每隔30厘米左右培養1個主枝,共7~9個,各主枝在主干上螺旋排列。前期枝量生長快,有利于產量的提高。適用于早實核桃。 核桃紡錘形的培養過程:核桃定植后在距地面1.0~1.2米處定干。剪口下30厘米為整形帶。萌芽前后整形帶以下的芽抹除,按所需部位留枝,秋季將所留枝拉平,除中央領導干外,主枝延長頭不需要短截,在主枝上培養斜生、水平的中小型結果枝組。主干旁設立柱,將主干綁縛在立柱上,以培養直立的中心干。中心干延長枝以下選留1~2個主枝,生長到30~35厘米時摘心。
定植后第2~4年,在主干上每隔30厘米左右培養1個主枝,共7~9個,各主枝在主干上螺旋排列。主枝上直接培養結果枝組或小型側枝,通過拉枝或增加負載等辦法,控制各主枝的生長勢,維持中心干的優勢地位。主枝生長勢和結果能力下降時,在中后部選留方向和位置適當的側枝進行培養,用作更新主枝的替代枝。夏季應盡量控制二次枝的生長,對除骨干枝外的新梢及時摘心,減少發枝數量,促進新梢分枝,以培養結果枝組。重短截徒長枝,以便培養成結果枝組。疏除過密枝、病蟲枝,以改善樹體的光照條件。
進入結果期后,主枝和側枝延長枝在有空間的條件下繼續保持延長生長。妨礙主、側枝生長的輔養枝可短截、回縮,并逐漸改造成為結果枝組。樹冠內各類枝條,修剪時去強、去弱,留中庸枝。對強枝可先放后縮改造成結果枝組。及時疏除干枯枝、細弱枝及雄花枝。成形后平均樹高3.5米,冠幅2.5米。生產中有了樹形觀念,樹體管理就有了目標,啥部位該留枝,啥部位該去枝,就有了依據,否則進了園,老虎吃天爺,沒處下嘴。
2)注意高定干。核桃枝軟,枝展較長,定干一定要高,否則極易出現拖地枝,導致枝勢衰弱,不利于提高產量。一般定干高度80~100厘米。 3)按早實核桃的特性進行修剪。早實核桃具有較強的分枝能力,側花芽、頂花芽均可結果,枝條節間短,枝量足,大量結果后樹冠易郁閉,樹易衰弱,在修剪方法上應以長放和疏枝為主,有空間的枝,實行長放處理,以充分利用頂、側芽結果,對于樹冠內的密擠枝、交叉枝、重疊枝和病蟲枝要及時疏除,生產中要盡量少用短截和回縮的方法。
早實核桃易抽生二次枝,二次枝由于生長時間短,多發育不充實,越冬易抽條,修剪時應根據二次枝的枝勢強弱及空間大小,進行調整,當二次枝對其他枝的生長構成威脅時,在二次枝木質化前進行疏除;在空間大時,可疏除弱的二次枝,留強壯二次枝,以填補空間,增加有效結果部位,提高樹體的結實能力。所留的二次枝在6—7月適時摘心,促進木質化。
4)適時修剪。核桃的樹干,在休眠期造成傷口,會發生傷流,易使營養流失,導致樹勢衰弱,嚴重時枝條枯死,因而核桃修剪時應避開傷流期。一般應在采果后至落葉前(葉片開始變黃時)進行;未結果的幼樹,可在9月份開始修剪;如冬初未來得及修剪,可在春季展葉后修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