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怎樣科學防治水稻立枯病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2-3-27 |
水稻常見病害有水稻立枯病、霜霉病、葉黑腫病、水稻穎枯病、水稻爛秧、黑粉病等。下面來介紹以下水稻立枯�。� 一.水稻立枯病-介紹: 水稻立枯病是幼苗時期主要的病害之一。水稻在1葉1心至2葉1心期時最容易發生立枯病。春季及溫室育苗期常與猝倒病相伴發生。水稻旱育秧苗,秧苗雖不易爛秧,但最易發生立枯病,重者死苗50%以上。 二.水稻立枯病-癥狀: 水稻發生立枯病后,莖部發生枯萎,稻葉發生卷狀。幼苗時期容易出現爛種、爛芽的情況。水稻發生此類病害后,莖部發生枯萎,植株矮化、變黃、新根少或無新根,發生輕時,苗床秧苗變黃,嚴重時秧苗成片枯死。 三.水稻立枯病-病原: 水稻立枯病主要由立枯絲核菌和禾谷鐮刀菌引起的病害。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solaniKühn,屬半知菌亞門,禾谷鐮刀菌Fusariumgraminiearum。 四.水稻立枯病-發病條件及規律: 1此病在低溫潮濕的環境中易發生,常在春季與猝倒病相伴發生,通常不像猝倒病那樣普遍。 2此病腐生性較強,可在土壤中以及寄主在其它植物上2年左右,初發病時在苗莖基部出現橢圓形褐色病斑,葉子白天萎蔫,晚上恢復,以后病斑漸凹陷,發展到繞莖1周時病部縊縮干枯,但病株不易倒伏,呈立枯狀。 3病菌的發育適溫20~30℃,13℃以下和40℃以上繁殖受到抑制。肥料未完全腐熟、排水不良、地勢低洼、植株過密、土壤黏重、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差、植株抗病能力弱,也易誘發水稻立枯病。 五.水稻立枯病-防治方法 1施用完全腐熟的肥料。處理好排水系統,避免地面潮濕。苗間距不能過密,以免造成地面不通風和光照不足 2苗床消毒:惡霉靈1200-1500倍液或甲霜惡霉靈1500-2000倍液,與土壤相拌,進行消毒。 3發病后藥劑防治:①噴灑惡霉靈1200-1500倍液,不僅能夠土壤消毒,而且還能促進植物生長,并能直接被植物根部吸收,進入植物體內,移動極為迅速。在根系內移動僅3小時便移動到莖部,24小時移動至植物全身。并具有促進作物根系生長發育、生根壯苗提高成活率的作用。②甲霜惡霉靈葉面噴施稀釋1500-2000倍液,藥效被土壤吸收,通過根系吸收,可移到葉緣,并發揮作用,且藥效持久。促進作物生長,健苗壯苗:增強發根能力,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 立枯病中最常見的有:黃瓜立枯病,西瓜立枯病,棉花立枯病,水稻立枯病 |
![]() |
![]() |
相關閱讀 |
蘋果補鈣常見誤區 |
李實蜂的危害癥狀、發生規律、發生條件及防治方法 |
谷子粒線蟲病為害癥狀有哪些?農戶們該怎么防治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