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絲黑穗病的防治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2-4-12 |
發生規律 玉米“烏米”即是玉米絲黑穗病,屬于系統侵染病害,雌穗受病菌破壞,變成“烏米”,發病率等于損失率,一般玉米田發生5%左右,嚴重的發生20%以上,減 產十分嚴重。近年來,由于大面積連作和秸稈還田,發病呈加重趨勢。該病屬真菌病害,以厚垣孢子在土壤、有機肥、病稈上和附著在種子上過冬,種重茬、施用未 充分腐熟的牛糞等有機肥料、秸稈割后立即還田,施用未消毒處理的種子,都可以加重發病。近年,各地養牛增多,以玉米秸稈為青貯飼料,病菌孢子通過牲畜腸道 仍有生活力,牛糞未經充分腐熟施入地中,造成了病菌傳播。秸稈隨割隨粉碎還田,有利于“烏米”上孢子的擴散,增加了土壤中的菌源數量,有利于病害發生。該 病一旦發生,沒有治療辦法,只應立足預防,使其不發生或少發生。預防的關鍵是切斷菌源和消滅菌源。 預防方法 (1)輪作。在上年發生“烏米” 嚴重地塊,力爭輪作,種植玉米以外的其他作物,避免土壤中病菌的傳病。 (2)施用凈肥。采用有機肥時,一定要充分腐熟,通過高溫發酵殺死病菌孢子后再施 用。 (3)種子包衣或拌種消毒。機械播種玉米時,要采用含有立克秀(戊唑醇)成分的種衣劑,播前進行包衣處理,既可殺死病子上攜帶的病菌,播于土中后,又 可形成藥劑保護圈,預防土壤中病菌的侵害,預防發病。催芽坐水種時,要采用2%立克秀(戊唑醇)按種子重量的0.6%拌種后再播種,防病效果也很好,并對 種子安全。也可以用12.5%速保利(烯唑醇),按種子重量的0.4%拌種,防病效果也很好。應該指出的是用含有多菌靈、福美雙的種衣劑對本病防效較差, 不宜選用。 (4)消滅病株,減少菌源。受該病為害的玉米苗,在6—7葉期,表現為矮化,莖基膨大,下粗上細,節間縮短,株形彎曲,葉片密集,葉色濃綠,有 的重病株分蘗增多而簇生,可結合人工定苗或鏟地,將顯出上述癥狀的病苗拔出或鏟掉,消滅病株。在玉米撥節后,病株癥狀更為明顯,可人工查田,趁“烏米”尚 未散粉前,割除病株,減少菌源。還可結合隔行去雄時,再割一遍病株,更利通風透光增產。 (5)發病嚴重地塊,不宜搞割后秸稈還田。下茬連種玉米,減少菌 源,避免發病。 |
相關閱讀 |
茯苓種植前景怎么樣 |
刺梨肥料管理的技術要點 |
玉米花粒期怎樣管理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