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鉀肥收購:餡餅還是陷阱?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0-10-22 |
一石激起千層浪。8月18日,國際礦業巨頭必和必拓向加拿大鉀肥發出價值39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作為鉀肥進口大國,中國會受到怎樣的影響,中國企業將做出怎樣的選擇,隨即成為海內外輿論關注的焦點。在事件演進過程中,有人推波助瀾,有人被動卷入漩渦,有人等著坐收漁翁之利,對中國企業而言,加拿大鉀肥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誘惑? 重演鐵礦石悲劇? 人們對于收購加鉀事件的關注一定程度上源于鐵礦石瘋狂漲價的前車之鑒。過去幾年,三大全球礦業巨頭在資源上的壟斷造成了中國鐵礦石談判的屢屢失利。 “必和必拓可能希望在鉀肥領域延續這種做法”,外界的猜測也并非完全是空穴來風。今年1月28日,必和必拓曾斥資3.41億加元(約合22億元人民幣)收購了加籍華人周丹元的阿薩巴斯卡鉀鹽有限公司。這個公司位于全球鉀鹽資源最富集區加拿大的薩斯克省,擁有約380平方公里儲量區勘探開采權益,并擁有其他多處勘探開采權益區塊。 外界傳言,兩年前周丹元曾經到中國尋求幫助未果,所以這家企業才最終落入必和必拓之手。這一傳言為必和必拓的價格壟斷之說增加了很多民間色彩。 有人估計,必和必拓如果順利收購加拿大鉀肥,將擁有全球1200萬噸的產能。根據必和必拓的發展規劃,2020年之前將進一步把產能擴大到2700萬噸。 “加拿大鉀肥爭奪戰絕非僅僅是企業之間的商業戰”。“如果我們一旦喪失了在全球鉀肥價格談判中的話語權,勢必對我們的農業發展乃至整個國家的經濟安全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面對必和必拓的惡意收購要約,國內持這一論調的人不在少數。人們普遍擔心,戰火燒到鉀肥領域,中國將重蹈鐵礦石談判的覆轍。 “凡是生產鉀肥的國家,幾乎都不太需要鉀肥,而需要鉀肥的地區,基本都不生產鉀肥”——鉀肥生產和消費特殊的分布加重了人們的擔憂。據了解,全球鉀肥資源分布具有地域性,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擁有儲備。北美集中在加拿大的薩斯克省;中東地區集中在死海附近;俄羅斯的鉀礦資源主要集中在烏拉爾的彼爾姆地區;白俄羅斯集中在索里戈爾斯克附近。目前世界鉀肥的消費主要集中在亞洲、南北美洲及西歐。美國是世界最大的鉀肥消費國,其次是巴西和中國。 在鉀肥領域,中國真的會重蹈鐵礦石悲劇?還是說,這只是一個引誘人犯錯誤的噱頭? 中國鉀肥供應充足 “我們不要只看別人的長處,而看不到自己的優勢”,上海鉀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原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分會會長魏成廣告訴《國企》記者,雖然和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我們的鉀鹽總儲存量很少,但是國內鉀肥工業的發展速度并不慢。 “我們已經蓋了10座樓,卻依然要用1座樓的標準衡量供求關系。例如某些文章現在仍然引用‘中國鉀鹽儲量的97%都在青海’,其實這一數據早就應該更新了。” 中國鉀鹽資源不僅在青海柴達木盆地有分布,而且在新疆、四川、貴州、陜西、西藏、云南、甘肅、湖北等地也發現了鉀鹽板塊,估算鉀鹽資源可供開采量10.21億噸。 魏成廣對于國內外有些人關于鉀肥供應和需求量的數據產生了質疑。“按照某些說法,我國目前的鉀肥需求量在1000萬噸,50%的鉀肥需要進口——這個數據是怎么出來的?”以全國13億畝土地為基礎,根據農業部的標準計算,我國目前需要的鉀肥量大約是616.2萬噸——計算器啪啪作響,魏成廣當場給出了這個保守數字。“考慮到農作物對鉀肥的需求量不同,這個數據會略有出入,但是偏差也不會如此之大。” 魏成廣介紹說,2004年開始,國際鉀肥價格開始上漲,這為中國的鉀肥工業創造了時機,促使青海鹽湖、新疆羅布泊鹽湖為主的鉀肥生產基地迅猛發展。2009年兩大基地生產的氯化鉀、硫酸鉀、硫酸鉀鎂肥等三大礦物鉀肥數量合計達550萬噸(折合成氯化鉀實物量,下同),而我國2009年的鉀肥消費量為670萬噸,自給率遠遠超過50%。 魏成廣的推斷得到了生產企業的證實。青海鹽湖工業集團營銷公司總經理徐世森近日也表示:“預計今年國內整體的需求量為700多萬噸。青海鹽湖集團[31.823.11%]今年計劃生產200多萬噸,目前已經銷售了100多萬噸。從目前企業庫存來看,青海鹽湖集團和周邊企業整體庫存在400萬噸左右,而下半年國內需求量為300萬~350萬噸,所以國內鉀肥的供需關系并不緊張。” 國產、進口、境外各三分之一,國內鉀肥供給形成1:1:1的格局,是有關方面提出的長期規劃。魏成廣表示,“從國內已經開工和正在分期建設的鉀肥項目來看,中國將再新增300萬噸以上的產能。未來數年中國自產鉀肥將超過800萬噸。”同時走出去開發境外鉀資源的云天化[24.337.99%]集團、中國水電礦業公司、中農集團、四川開元集團、中川國際礦業控股有限公司等企業,已分別在老撾、加拿大等國進行鉀鹽礦產的勘探和開發。“假設中國未來鉀肥消費量達到1000萬噸,國內企業的生產能力也會相應提升”。 “壟斷說”不成立中國擁有話語權 “未來中國的鉀肥進口依賴度將不會太高,我們也就沒有必要太擔心未來國際鉀肥的壟斷。”魏成廣表示,目前全球鉀肥產能已經達到了7000萬噸,到2020年將達到1.2億噸以上。這樣即使必和必拓收購成功達到2700萬噸的產能,也只占據全球產能的22.5%——無法形成壟斷。 從實際消費量看,根據國際化肥工業協會農業委員會的分析報告,全球2009年鉀肥消費量只有4500萬噸,未來每年將以2%~3%的速度上升。即使按照3%的速度上升,至2020年的鉀肥消費也只有6000萬噸左右。如果所有鉀肥新增產能全部投產,全球鉀肥產能過剩將達到100%。 從鉀肥進口量和價格也可以看出某些端倪。海關總署2010年1月10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鉀肥進口只有200萬噸左右,比2008年下降了60%左右。而2008年進口量已經比2007年下降了44.19%。由于中國需求的萎縮,2009年全球鉀肥貿易量降至30年來最低。鉀肥進口價格,2004年以前為120美元/噸,2008年漲至700美元/噸,2010年跌至400美元/噸以下(中國通過談判成功拿下全球最低價350美元/噸)。 “中國并不缺乏鉀資源,鉀肥實現自給已為期不遠。在鉀肥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必須提前建立預警機制,提高鉀肥行業準入門檻,適度控制產業無序過度增長,不能盲目跟風,進口鉀肥要適度。”在2009年10月的中國化肥行業峰會上,魏成廣就對鉀肥行業的發展提出異議。對于此次的世界鉀肥收購風波,魏成廣認為價格壟斷說基本不成立。 “我國擁有鉀肥進口成熟的談判模式和較強的議價能力。鉀肥談判企業的利益是基本一致的,不會像鐵礦石一樣造成談判的惡果。”馬光遠在接受《國企》采訪時也表示。據了解,2005年開始,由五礦商會組織中化集團、中國農資集團等10多家企業與加拿大和俄羅斯等國的鉀肥巨頭進行談判。由于鉀肥進口后需要銷售,擁有龐大銷售網絡的中化、中農在談判中逐步具有了實際話語權。“2009年,隨著國內產量的穩定增長和自給率的上升,與其他鉀肥進口國相比中國通過談判實際上獲得的進口鉀肥價格處于較低水平。” 央企不必“被動入局” 因為收購風波,加拿大鉀肥的股價近期一路暴漲,從7月的約90美元漲至目前的逾150美元。這期間加拿大鉀肥一直在尋求更高的出價者,并不時爆料有新的競爭者入局。 結局如何,也許要到10月19日才能揭曉答案。然而中國資本[5.000.00%]接洽多方,意欲阻止或參與此次收購的傳言,正在不斷完善其版本。這場看似無關的國際并購案,卻將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國企業尤其是幾家中央企業推向了風口浪尖。中化集團、中鋁、五礦、中海油等先后成為“潛在競爭者”中的一員。 這其中獲得聯想最多的就是中化集團。首先是有國外媒體稱,中國政府支持中化集團對加拿大鉀肥公司發出競爭性收購報價。中化已經聘請匯豐控股[81.650.31%]有限公司作為顧問,為其提供有關加拿大鉀肥公司交易的可選方案。接著又有傳聞,投資銀行建議中化集團放棄整體收購加拿大鉀肥,而是和中國3000億美元的主權基金結合起來,選擇購買大量股權或與加拿大鉀肥建立某種形式的合資企業。 消息一出,又引起了一陣波瀾。“按照必和必拓最新提出的390億美元收購方案,現在每噸375美元的鉀肥價格,未來必須還再提高將近一倍,也就是達到每噸600美元左右才能收回成本。”中國企業是否一定要在這個特殊的時刻與必和必拓糾纏在一起立即受到了專家的質疑。 2008年中鋁為阻止必和必拓與力拓合并,斥資140億美元,以每股60英鎊的高位購入力拓股票,但2008年底必和必拓最終以成本過高為由撤消收購,力拓股價從60英鎊回落至15英鎊,中鋁投資浮虧達80億美元。 金融危機下眾多礦產企業的資金出現問題,都在積極尋求合作。與力拓長達3個月的談判,使中鋁失去了與其他礦產企業合作的機會。相較直接的經濟損失,中鋁失去的擴張時機更加不可彌補。 “從資源保護的角度來看,利用境外資源符合中國的發展利益。”魏成廣表示,“但是我們不應不顧國外鉀肥資源開發的成本盲目去海外開發鉀肥。這樣必然造成兩個后果:過高的鉀肥開發成本將會傳遞給農民,增加中國農民的負擔;市場不接受過高的鉀肥價格,農民放棄使用鉀肥,出去開發鉀肥的企業將承受巨大的經濟損失。” 馬光遠也指出:“雖然我國的儲量相對較少,但是世界鉀肥的供應量十分充足。”中國企業完全沒有必要趟這個渾水。 “我們將密切關注,并審慎評估”。中化新聞發言人李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不對此事作評價。李強同時強調,中化是一家企業,公司在考慮海外收購時,商業條款是否合適是影響決策的重要因素。 9月15日,在月度例行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就此事做出回應,“目前還沒有收到中國企業參與競購的相關資料和信息”。姚堅表示,中國要進一步加快“走出去”對外投資的步伐,對于中國企業“走出去”國家會持支持、鼓勵、扶持的態度。但資源類產品的海外投資非常復雜,也需要企業關注經營風險。 并購之路阻且長? 不論作出怎樣的抉擇,作為國內最大的鉀肥進口企業(同時加拿大鉀肥擁有中化下屬上市公司中化化肥[4.461.83%]22%的股權)中化集團被賦予“白衣騎士”的職責,受到國內關注自然無可非議。但是,事實上事情好像在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 日前,加拿大鉀肥所在的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省長布拉德•瓦爾表示,讓一家由世界上最大鉀肥進口國之一的中國所控制的公司在全球最大鉀肥出口商之一的加拿大鉀肥公司持有大量股份,不符合該省的最佳利益。專家表示,中國公司獲得加拿大監管者的批準進行投標的難度,也在隨著輿論的升溫而上升。 央企海外并購受阻早有先例。先有中海油以185億美元競購美國能源集團優尼科未果。去年,中鋁集團曾計劃投入195億美元,增加對力拓的投資(中鋁是力拓的最大股東),但也以失敗告終。 “不論必和必拓出于怎樣的目的,我們的輿論都不應樹立這種敵對的競爭關系。”馬光遠表示,我們的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實力去做出抉擇。 “引導企業根據自身實際,結合國內外形勢,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地進行對外擴張,切忌貪大求快、不切實際的制造轟動效應”,兩會期間,九三學社在《關于“走出去”戰略的若干建議》也指出,我們應“把握宣傳口徑,要更多宣傳多贏、共贏,避免刺激他國政客和民眾;根據走出去需求,建立政府和民間相協調的游說模式,進行合法游說。” 那么央企是否有其他的選擇? 受必和必拓收購案的影響,名不見經傳的民營企業中川國際礦業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中。據悉,中川國際礦業擁有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南部,占地96平方公里的KP488鉀鹽礦區。2008年,中川國際取得了這一資源的鉀礦勘察許可證,目前已取得采礦權,有望建成年產300萬噸的鉀肥基地,有效供給時間超過50年。目前探明該礦鉀資源總量達8.93億噸——這是中國企業在海外最具規模的一塊鉀肥資產,相當于中國全部儲量的90%。 中川礦業負責人表示,雖然鉀礦前景良好,但是單憑企業自身難以解決目前面臨的資金問題。 九三學社“多元化的走出去”建議的重要內容之一:大中小企業、國有民營企業要攜手并進,尤其是在海外資源類、技術類并購時,應充分發揮國有與民營企業相結合的優勢;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幫助實力雄厚的、有社會責任感的民營企業走出去;充分發揮港澳中資企業的窗口作用,變通地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 “考慮到某些行業的敏感性,走出去方式要直接、間接、隱蔽、迂回等手段并行。”九三學社表示在“主體多元化”的同時,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目標要多元化:拓展對外直接投資的戰略性行業,在注重資源的同時,加大農林牧漁業的對外投資;在注重技術的同時,加大與國外研發機構的合作;在注重如媒體文化、商標品牌、營銷網絡等優秀的無形資產收購的同時,加大對技術含量較高、人才素質要求相對較低的各種外包性服務業市場的開拓。 “盡管許多中國企業相當敏捷,并具有遠大的雄心,但其中一些企業缺乏實現目標所需的高效管理制度和程序。中國不甚完善的體制環境和快速變化的市場,誘使許多國內企業未經仔細分析就一窩蜂地利用‘機遇’。”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執行院長、管理學教授朱曉明和院長、創業學教授佩德羅•雷諾,近日在題為《海外投資面臨崎嶇道路》一文中寫道,“中國企業進軍海外,必然是一段布滿波折的旅程。在此過程中,中國企業不僅會面臨全球競爭和外部壓力,而且必須在內部顯著改進自己的管理技能。” 加鉀誘惑,只是中國企業尤其是中央企業走出去進程中面臨的種種誘惑之一,何去何從,應該有更審慎的態度。 |
![]() |
![]() |
相關閱讀 |
磷酸二銨:10.12日山東威海恒邦化工產銷情況 |
預計國內尿素或將高位震蕩 |
中國不必擔心鉀肥壟斷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