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物農藥再遇春風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0-10-25 |
近日在“第三屆中國農藥高層論壇”上農業部種植業司副司長周普國表示在適當的時候將全面停止現有水胺硫磷、克百威等22種高毒農藥的新增登記和生產許可。同時相關人士透露專門針對生物農藥產業的優惠政策即將出臺包括減免部分登記資料、企業稅費以及生產水電費等。而在此之前由30多家企業和科研院所發起組建的“生物農藥發展與應用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也在京成立。被冷落了多年的生物農藥仿佛“一夜回春”。 發展需要理性定位十多年前生物農藥曾經遭遇過一次“大躍進”般的慘痛失利。 1992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提出:“在全球范圍內控制化學農藥的銷售、使用。到2000年生物農藥的產量占60%。”隨后國內生物農藥與化學農藥拼搶市場之戰風生水起不少人甚至宣稱“化學農藥命當休矣”。 然而2000年早已過去生物農藥并沒有實現預期目標。武漢科諾生物農藥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天健表示這一輪“大戰”生物農藥一敗涂地:跨國公司放棄了生物農藥開發小公司倒閉高科技公司被兼并保留下來的只是一些傳統生物農藥公司。“直到目前發達國家生物農藥用量占農藥總量20%我國僅5%。” 農藥學家陳萬義發表文章反思當時的口號只是環境工作者的一廂情愿缺乏科學依據。生物農藥不僅藥效慢而且往往受環境因素影響貯藏要求較苛刻在過低的溫度或接近室溫的條件下久存均易失效決定了其貨架壽命不長。 以史為鑒目前業界開始理性思考生物農藥的定位:“化學農藥主體地位在可預見期內不會改變生物農藥作為補充藥劑銷量將成穩定上升趨勢。” “美國、日本以及歐盟已逐漸將生物農藥生產向中國轉移。”謝天健認為不同于化學農藥技術水平遠遠落后發達國家水平我國生物農藥具有更大優勢應該抓住機遇搶占全球生物農藥市場。 利好政策即將出臺華南農業大學資環學院教授徐漢虹認為目前生物農藥迎來“最好的發展時機”:一是人們對農產品安全、環保要求提高;二是市場需求接下來兩三年內又有一批高毒農藥被禁止騰出了巨大的市場空間;三是利好政策推動作用。 多位農業部管理相關負責人透露對生物農藥產業的系列扶持政策正在緊密鑼鼓地制訂中即將出臺的《關于生物農藥登記資料要求的補充規定》減免了部分生物農藥的登記資料比如微生物農藥制劑一般不要求做環境毒理試驗殘留資料也可減免但其發揮作用綜合機理要清楚;植物源農藥環境行為可申請減免。還包括制定相關標準規范行業發展減免生物農藥相關稅費給予生產企業水電費優惠。 不少企業也開始將觸角伸向生物農藥。北京燕化永樂農藥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唐銀東說常規農藥競爭激烈市場難做企業在2008底便收購了牡丹江綠津生物公司專門作為生物農藥多殺菌素的生產基地。 據悉我國現有30余家生物農藥研究機構、240多家生物農藥生產企業登記的生物農藥有效成分80多個、產品2500多個產量約12萬噸、使用作物面積約4億畝次。中投顧問發布的報告顯示2010-2012年生物農藥行業增長速度基本上比較穩健2012年收入將達到235.3億元利潤可達17.1億元。 市場推廣難度仍大不過不少業內人士也指出生物農藥市場推廣依然困難重重。 徐漢虹與謝天健都表示傳統的農藥效果評價體系放大了生物農藥起效慢、殺菌殺蟲譜窄等特點對生物農藥市場推廣不利這是推廣的首要障礙。 徐漢虹認為應該將安全、生態、環境、防效、成本、操作難易程度作為指標針對作物、地區提出不同的評價體系比如蔬菜、水果的前三個指標權重應較大;以畝次計算成本生物農藥會高出很多但是整個生長季節使用次數少總體成本其實差不多。 此外學界對生物農藥的定義與分類至今仍存在爭議。 徐漢虹介紹當前農藥分類遵循的是來源分類包括微生物農藥、植物源農藥、生物化學農藥、轉基因和天敵五類最主要是前三類。但是陳萬義指出農藥作為商品主要在于其實用功能根據活性成分(活性物)來分類較為合理這樣部分微生物農藥、植物源農藥便歸結為化學農藥。 而且將生物農藥作為“安全、無公害”的代言詞不少業內人士不予認同活體微生物除了本身對環境有影響外培養過程中還會產生各種雜菌和致病菌等有些可能對人體有害;同時有些植物源含有致癌物甚至影響人生育有些毒性則遠遠高出化學農藥。 |
![]() |
![]() |
相關閱讀 |
吡蟲啉對水生昆蟲有風險?加拿大擬淘汰或將引發蝴蝶效應? |
農業農村局發布—2022年當前小麥田間管理技術意見 |
法國登記ALIDAD天然除草劑產品BELOUKHA®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