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煤紋病又稱條斑病。主要為害葉片。葉片上病斑梭形或長圓形,中央灰色至淺褐色,邊緣紫紅色,大小10—50×4—10(mm),有的病斑周圍具黃色暈圈。病斑兩面初期生有大量灰色霉層,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霉層消失,出現黑色粒狀小菌核。病情嚴重時,病斑融合成不規則形長條斑,致高粱葉片早枯。
病原 Ramulispora sorghi (Ell.et Ev.)L.S.Olive et Lefebvre稱高粱座枝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座生在氣孔下,漸伸出。分生孢子梗圓柱形,無色,具隔膜0—1個,大小10—44×2—3(um)。分生孢子鞭形或線形,無色,多數具l—3個側分枝,略彎,頂端稍尖,具隔膜3—9個,大小32—100×2—4(um)。菌核黑色表生,球形或半球形,表面光滑或不光滑,大小58—167um。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分生孢子或菌核在病葉或病葉鞘上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借 風、雨傳播蔓延。下部葉片先發病,病剖產生新的分生孢子,進行多次再浸染。一般在7—8月份,降雨次數多,雨量偏大,氣溫較低條件下或年份,該病發生早且為害重。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進行輪作和深翻,把病殘體埋入深土層,可減少初侵染源。(2)施用酵素菌?區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采用配方施肥技術,做到后期不脫肥,提高寄主抗病力。(3)播種前對種子進行包衣或藥劑處理 用種子重量0.5%的50%的拌種雙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4)必要時可在發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9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60%多霉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視病情防治1次或2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