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玉米灌漿期需防莖基腐病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2-7-19 |
一、癥狀表現 莖基腐病一般從玉米灌漿期開始發生,乳熟至蠟熟期為顯癥盛期。病菌自根系侵入,在植株體內蔓延擴展。莖稈腐爛自莖基第一節開始向上擴展,可達第二、三節,甚至第四節,縱向擴展成褐色不規則病斑,莖基部三、四節間,明顯失水,變軟變空,乃至干縮,后期植株易倒伏。根部空心變軟,呈褐色或紫色,須根減少,易拔起。果穗下垂,穗柄柔韌,不易掰離,穗心干縮,脫粒困難,千粒重顯著下降。條件適宜時,病情發展迅速,地上部得不到水分,導致整株突然干死,葉片呈灰綠色,特別是雨后猛晴時,萎蔫和青枯更為明顯。因此,該病也被稱為青枯病。 二、發病條件 1、氣象因素:夏季降雨多,土壤濕度大,最適宜玉米莖基腐病病茵繁殖蔓延。 2、環境因素:大量使用化肥、農藥,以及工業廢氣、廢水,對大氣、水源、土壤造成了嚴重的污染,為病原菌的生殖創造了條件。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土質黏重、土壤偏酸、蟲害嚴重的田塊也有利于病害的發生。 3、耕作因素:玉米重茬、迎茬地塊多病菌殘留量大,加之近年來秋翻地面積少,病菌殘留再生能力強,加重了感染。 4、種子因素:玉米種子更新換代頻繁,繁育渠道混亂,不少種子帶病菌量較大,加重了病害的發生。 5、栽培因素:種植密度過大、氮肥使用過多,耕作層淺缺少有機肥,磷鉀肥施用不足,株行間通風透光差為病害的發生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三、綜合防治措施 1、清除田間病株殘體。對制種玉米在抽雄時及時將發病雌雄株拔除。玉米收獲后徹底清除發病株,集中燒毀或結合深翻土地而深埋。 2、輪作。實行玉米與其它非寄主作物輪作,防止土壤病原菌積累。發病重的地塊可與水稻、馬鈴薯、蔬菜作物實行2~3年輪作。 3、合理施肥。玉米拔節期或孕穗期增施鉀肥或磷氮肥配合使用。缺鉀地塊,一般畝施氯化鉀7.5~10公斤,或三元復合肥每畝25~30公斤。在栽培因素中,氮、磷、鉀合理施用能增強植株長勢,提高抗病性,尤其是氯化鉀能減輕莖腐病的發生。 4、合理密植。保持田間通風透光和良好的土壤透氣性可減輕或延緩發病。莖腐病發生及時摘除莖部最低處2~3片葉子,清除病株、老葉,集中燒毀。 5、加強栽培管理。開好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雨季及時排水,達到雨停無積水;分期培土,及時中耕松士,避免各種損傷。 6、及時除蟲。防治好蚜蟲、灰飛虱、玉米螟及地下害蟲,杜絕蟲害傳毒、傳菌途徑,防止病菌從蟲害傷口進入而危害植株。 7、莖基發病可及時將莖基部四周的培土扒開,降低濕度,減少侵染,待發病盛期過后再將士培好。并及時拔除重病株,燒毀或深埋,避免傳播。 8、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30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霧防治。發病中期用98%惡霉靈2000~3000倍灌根。 |
![]() |
![]() |
相關閱讀 |
櫻桃金龜子該如何應對?具體措施有哪些? |
玉米缺乏微量元素怎么辦 |
四個方法讓你的葡萄提前上市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