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出口:廣東上半年量減價揚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2-8-29 |
據海關統計,2012年上半年,廣東出口農藥3.8萬噸,比去年同期(下同)減少12.6%;價值1.1億美元,下降10%;出口均價為每噸2814美元,上漲4.3%。99%以上為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 一、今年上半年廣東農藥出口主要特點 (一)月度出口數量探底回升,6月出口數量創年內新高。今年以來,廣東農藥出口總體呈探底回升態勢,其中2月僅出口3150噸,減少14.2%;此后出口數量逐月有所回升,6月當月出口數量達8886噸,增加1.7%,環比增加24.6%,為年內最高值。同時,出口均價波動向下,6月當月出口均價為每噸 2531美元,下跌11.4%,環比下跌7.8%(下圖)。
(二)加納、東盟和美國為最大出口市場。今年上半年,廣東對加納出口農藥7326噸,減少40.8%;占同期廣東農藥出口總量的19.5%;對東盟出口 3673噸,減少42.7%,占9.8%;對美國出口3143噸,大幅增加1.6倍,占8.3%。此外,對歐盟和孟加拉國出口大幅增加,分別出口2095 噸和1588噸,分別激增3.4倍和1.3倍。 (三)私營企業為出口主體。今年上半年,廣東私營企業出口農藥3.5萬噸,減少13.3%,占同期廣東出口農藥總量的93.3%;外商投資企業出口1330噸,增加16%,占3.5%;國有企業出口1199噸,減少15.2%,占3.2%。 (四)以出口除草劑、殺蟲劑、蚊香為主。今年上半年,廣東出口除草劑1.6萬噸,減少19.3%,占同期廣東農藥出口總量的41.3%;出口殺蟲劑8749噸,減少21.6%,占23.2%;出口蚊香6944噸,減少4%,占18.4%。 二、今年上半年廣東農藥出口量減價揚的主要原因(一)旺盛的國內需求對出口分流作用強烈。今年以來,我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總體呈高發態勢。全國農技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病蟲害總體將呈偏重發生態勢,水稻病蟲害預計發生面積15億畝次,小麥病蟲害預計發生10億畝次,玉米病蟲害預計發生10.5億畝次。受病蟲害高發影響,市場對農藥需求上升,預測總需求量為31.94萬噸,增長幅度為4.37%[1]。受此影響,雖然今年以來國內農藥產量有所增加,但仍無法滿足旺盛的市場需求,部分農藥產能轉而供應國內市場,從而減少了出口數量。 (二)原材料價格上漲使得出口價格水漲船高。今年以來農藥生產所用的主要大宗基礎原材料如燒堿、甲醇、苯、黃磷等價格均呈現不同程度上漲。以燒堿為例,截止到6月25日,國內燒堿價格為978元/噸,較去年同期上漲18.5%[2]。加之電價、人工費用的上漲,使得農藥價格出現上漲。據統計,今年前5個月草甘膦價格上漲了5%,吡蟲啉價格上漲了14.7%,甲維鹽價格更是上漲22%以上[3]。受成本提高影響,今年上半年廣東農藥出口價格也有所上漲。 三、當前值得關注的問題及相關建議 (一)農藥殘留問題引起關注,生物農藥發展迎來新契機。隨著對綠色食品的需求不斷增加以及環境保護意識的日益提高,社會對農藥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近期的“立頓茶包”事件,更是使得農藥殘留問題引起人們高度關注。因此,低毒、高效、安全環保的生物農藥日益受到青睞。近期,科技部就《農業生物藥物產業科技發展“十二五”重點專項規劃》等公開征求意見,表示將實行稅收優惠和使用補貼政策,營造農業生物藥物產業發展的良好政策環境,鼓勵農業生物藥物產業國際化發展。在市場的旺盛需求與國家政策的幫扶下,生物農藥行業將迎來發展的新契機。 (二)出口產品層次較低,在國際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我國農藥一般采用原藥生產和制劑加工方式生產或仿制國外產品,附加值低,自有專利品牌較少,產品品種老化。隨著農產品標準的不斷提高,農藥產品在藥物殘留、防疫病等方面的要求也隨之提高,而我國農藥產品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據統計,我國出口農藥產品中低端產品居多,原藥(包括母液)所占比例在60%以上[4],跨國企業進口我國生產的初級產品進行深加工后,其價值、利潤遠遠超過我國出口的產品。而我國在生產農藥初級產品時不僅消耗了大量的資源,也將大量污染留在我國。這種投入、產出嚴重不符的現象,使得本土農藥生產企業在國際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
相關閱讀 |
百草枯毒性修訂為劇毒,殺撲磷農藥登記撤銷,市場雪上加霜 |
警惕帶蟲眼蔬菜農藥殘留 |
水稻二化螟對氯蟲苯甲酰胺等雙酰胺類殺蟲劑抗性監測報告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