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甘薯天蛾的防治妙招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2-9-14 |
甘薯天蛾Herseconvolvuli(Linnaeus)屬鱗翅目,天蛾科。分布于日本,我國的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浙江、臺灣、廣東等省也有分布。主要為害旋花科、茄科、豆科植物。 一、形態識別 1.成蟲體長43-53毫米,翅展100―120毫米,頭暗灰色,胸背灰褐色,有2叢鱗毛形成“八”字形。中胸有灰白色斑紋。腹背有灰色縱帶。各節兩側有白、紅、黑相間的橫紋。前翅灰褐色,翅上密布鋸齒狀紋和云斑紋。后翅有4條暗褐色橫帶,緣毛白色膠暗褐色相雜。 2.卵球狀,直徑約2毫米,淡黃綠色。 3.幼蟲老熟幼蟲體長60一90毫米,體表密布小顆粒,腹部1―7節各有7條背褶。體色有兩種:綠色型頭綠色,兩側有淡黃色斜紋,胸部淡綠色,背線、亞背線、氣門下線黃色,腹部1一7節兩側有黃白色斜紋。氣門橘黃色,圍氣門片棕褐色,尾角黃褐色,尖端黑色,胸足黃褐色;褐色型頭部黃褐色,頭部有2條黑色縱條紋,胸部亞背線呈較寬的淡色條,臀板呈黃色帶,腹部1―7節兩側有淡黃色斜條,氣門、足黑色。 4.蛹褐色,體長56毫米,喙長而游離,朱紅色至暗紅色,翅達第四腹節,臀刺三角形。 二、發生規律 生活史和習性:在北京每年發生1―2代,華南每年發生3代。以老熟幼蟲在土中5一10厘米深處化蛹越冬。北京地區于5月或10月上旬出現,有趨光性,卵散產于葉背。華南于5月底見幼蟲為害,以9―10月發生數量較多,幼蟲取食雍菜嫩莖,大齡幼蟲食量大,為害嚴重時可把葉吃光,僅留老莖。華南該蟲卵期5―6天,幼蟲期7―11天,蛹期14天。成蟲晝伏,夜間取食花蜜,交尾產卵。莖葉繁茂處產卵量多,幼蟲為害也嚴重。 三、防治方法 一般為零星發生,可隨田間管理人工消滅,在防治其他害蟲時兼治此蟲。 |
![]() |
![]() |
相關閱讀 |
菊芋斑枯病的為害癥狀、侵染規律及防治方法 |
桃樹怎樣保花保果 |
蘋果樹整形修剪技術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