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 :土壤含鹽量和酸堿度(pH值)對玉米生長發育有很大影響,可造成鹽堿害。鹽分中,氯離子對玉米為害最大。苗期較拔節、孕穗期耐鹽力差,苗期表現為生長瘦弱,嚴重時接近枯萎。堿害主要影響玉米的幼根和幼芽,輕者使玉米空稈增多且易倒伏;重者缺苗斷壟,同時導致鈣、錳、鋅、鐵、硼等微量營養元素固定而引發缺素癥。
病因 :鹽堿性土壤中可溶性鹽分濃度較高,抑制玉米吸水,出現反滲透現象,產生生理脫水,造成枯萎;某些鹽類抑制有益微生物對養分的有效轉化而使苗子瘦弱。堿害主要由于土壤中代換性鈉離子的存在,使土壤性質惡化,影響玉米根系的呼吸和養分吸收。
防治方法 :玉米鹽堿害的防治主要在于改良土壤。(1)種稻改良鹽堿土 在良好的排灌條件下,低洼易澇鹽堿地區,發展水稻是一項改良鹽堿土的成功經驗。(2)淤灌 引洪淤滔改良鹽堿、沙荒,是我國北方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成功經驗。(3)平整土地 土地不平是形成鹽堿的重要原因之一。(4)洗鹽壓鹽灌溉改良措施 在有水利條件的地區,可用沖洗的方法改良鹽堿地。(5)化學改良 鹽堿地中有大面積的蘇打鹽漬化土壤和堿土,可結合本地區條件,因地制宜地使用石膏或糖廠的石灰沉淀渣、磷石膏、尿素、甲醛樹酯、制堿工業的廢料、氯化鈣、黑礬、腐殖酸類肥料等加以改造。此外4增加土壤有機質等培肥措施與提高夏種指數、合理輪作等生物措施也可有效改良鹽堿土。改良鹽堿土是一項持久性的亟待解決的工作,各地應堅持不懈地開展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