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如何防治草莓白粉病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2-9-24
    

  隨著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大棚溫室草莓的種植面積呈擴大趨勢。由于溫室特殊的環境條件,加之連年種植,品種抗病性差,高溫高濕環境因素的影響,棚室草莓病害的發生日趨嚴重,特別是白粉病已成為常發性病害,一般減產10-20%,重的達50%以上,甚至絕收,嚴重影響草莓的產量和品質。

  1、發病特點

  草莓白粉病始見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危害嚴重期在12月至翌年2月。病害早期僅在發病中心病株葉片上產生大小不等的病斑,隨后葉背上形成白色粉狀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隨著病情加重,白粉布滿整個葉片,葉緣上卷呈湯匙狀,葉片逐漸枯黃;花蕾、花瓣受害時呈紫紅色,不能開放或開花不正常;果實受害時,果面覆蓋白色粉狀物,幼果失去光澤、硬化,青果停止膨大,呈瘦長形,著色變差,嚴重影響漿果質量。病情重時,除葉片外,葉柄、花、花梗及果實均能發病,造成幼果停止發育、干枯;果實上形成一層白色粉狀物,失去食用價值;嚴重時使整個植株死亡。

  2、侵染循環

  草莓白粉病的病原為子囊菌亞門真菌。該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絲體在寄主上一代接一代地完成周年的循環侵染。當環境適宜時(空氣相對濕度大,溫度20~ 25℃ ),病菌的分生孢子隨氣流傳播到寄主葉片上,然后萌發產生芽管和吸器侵入危害。病菌分生孢子在生長季節中繁殖迅速,5~7天后形成新的分生孢子飛散傳播進行再侵染。病害在整個生長季節不斷重復發生、擴大蔓延。病害初期僅在中心病株上產生病斑,后通過分生孢子向四周擴散,直至全棚植株發病。

  3、防治方法

  棚室草莓白粉病的防治必須堅持“預防為主,全程控制”的策略,通過實施農業、藥劑等綜合配套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1農業防治

  3.1.1 選用抗病品種。可選用明寶、益香等較抗病的品種,盡量不選用豐香等感病品種。

  3.1.2 實行輪作換茬。重病田可進行水旱輪作。輪作的作物以十字花科蔬菜、豆類為宜,茄科作物與草莓有共同的病害不宜作為輪作作物。

  3.1.3 清潔田園。草莓收獲后及時清理、焚燒病殘體;定植前清除田間各種雜草;生長期間應及時摘除病葉、病果、老葉,并帶出棚外集中燒毀或深埋,避免病菌隨雨水和氣流進行再侵染,減少菌源基數。

  3.1.4 加強栽培管理。移栽前草莓田要深耕翻土,并進行大棚、土壤、移栽苗等消毒,以減少初菌源;覆地膜前應除草,以減少雜草作為白粉病中間寄主的作用;培育壯苗,適時移栽;合理密植,保證適宜株、行距;搞好大棚通風換氣,雨后注意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合理施肥,基肥以腐熟有機肥、磷鉀肥為主,追肥以氮磷鉀復合肥為主,忌偏施重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性;科學用水,雨后注意排水,降低田間濕度,減少病原菌侵染。現蕾后及果實膨大期、收獲高峰期應特別注意水的管理,最好利用膜下滴灌法,切忌漫灌;改革栽培制度,實行一年一栽制。

  3.2生態防治

  調控棚室溫、濕度能有效的控制白粉病的發生。首先要采用雙行起壟移栽與全膜覆蓋技術,有利提高地溫,縮小與棚室的溫差,減少結露,增強光照。其次是建立滴灌或膜下澆水的設施,若無膜下澆水設施,應科學用水,切勿漫灌,以“寧干勿濕”為原則。應加強通風降低棚內相對濕度。棚內理想的相對濕度,開花坐果期為60%左右,果實膨大期為70%左右。

  3.3藥劑防治

  3.3.1 適期用藥。防治草莓白粉病要堅持預防為主、全程控制,從苗期抓起,在草莓匍匐莖分株繁苗期及時拔除弱苗、病苗,并用藥預防2~3次;定植后要重點對發病中心株及周圍植株進行防治,連續防治2~3次,間隔期7-10天。

  3.3.2 對癥下藥。可選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顆粒劑1000-15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1500-20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多硫懸乳劑500~600倍液、4%農抗120水劑600~800倍液。連陰雨天氣用藥,可選用百菌煙熏劑。

  3.3.3 科學用藥。噴藥要均勻周到,葉面、葉背均要噴到,并要注意防治藥劑的交替使用,以防產生抗性。

  3.3.4 安全用藥。要選用安全、高效、低毒藥劑防治,大棚草莓,特別在扣棚后對藥劑非常敏感,各種藥劑要按低限濃度噴施,同時不得與其他藥劑、微肥混用,避免產生藥害;開花期一般不用藥,否則易產生畸形果;果實膨大期至采收期應選用無公害的生物農藥進行防治;嚴格執行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一般采收前7d應停止用藥,控制農藥殘留。

相關閱讀
西芹斑枯病防治方法雜談
黃瓜得了細菌性脈枯病怎樣治療
如何防治油菜根腫病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