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玉米蛀莖夜娥的防治要點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2-10-6 |
學名 :Helotropha leucostigma Laevis (Buer)鱗翅目,夜娥科。別名大菖蒲夜蛾、玉米枯心夜蛾。分布在東北、華北等地。 寄主 :玉米、高粱、谷子、菖蒲、稗草等。 為害特點 :幼蟲從近土表的莖基部蛀入玉米苗,向上蛀食心葉莖髓,致心葉萎蔫或全株枯死,每只幼蟲連續為害幾棵玉米幼苗后者熟,入土化蛹。一般每株只有l頭幼蟲。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17—20mm,翅展34—40mm,頭部褐色至黑褐,前翅黃褐色或暗褐色,腎形紋白色至灰黃色,環形紋不明顯,褐色,前翅頂端具橢圓形淺色斑1個,前緣具褐色弧形紋多個,近頂端生灰黃色短斜紋3條。后翅灰色。卵長0.7mm,黃白色,扁圓饅頭形,卵塊為不規則形條狀。末齡幼蟲體長28—35mm,頭部深棕色,前胸盾板黑褐色,胸足淺棕色,腹部背面灰黃色,腹面灰白色,毛片、臀板黑褐色,臀板后緣向上隆起,上面具向上彎的爪狀突起5個,中間1個大,是該蟲主要特征。蛹長17—23mm,背面4—7腹節前端具不規則刻點,腹部末端鈍,兩側各具淺黃色鉤刺2個。 生活習性 :黑龍江年生一代,以卵在雜草上越冬,翌年5月中旬孵化,6月上旬為害玉米苗,幼蟲無假死性,6月下旬幼蟲老熟后在2—10cm土層中化蛹,7月下旬羽化為成蟲,8月上旬一9月上旬在鵝觀草、堿草上產卵越冬。低洼地或靠近草荒地受害重。 防治方法 :(1)注意及時鏟除地邊雜草,定苗前捕殺幼蟲。(2)發現玉米苗受害時,用75%辛硫磷乳油0.5kg對少量水,噴拌120kg細土,也可用2.5%溴氰菊酯配成45—50mg/kg毒砂,每667m2撒施拌勻的毒土或毒砂20—25kg,順壟低撤在幼苗根際處,使其形成6cm寬的藥帶,殺蟲效果好。 |
![]() |
![]() |
相關閱讀 |
菊花白絹病危害癥狀有哪些,該怎樣防治 |
南瓜壓蔓可促增產 |
茄子種植溫度、時間和密度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