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白粉病的發病特點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2-10-8 |
■癥狀: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病。植株生長后期受害重,主要危害葉片、葉柄或莖;果實受害少,初在葉片或嫩莖上出現白色小霉點,后擴大為1-2cm霉斑,條件適宜,霉斑迅速擴大,且彼此連片,白粉狀物布滿整個葉面,致葉片黃枯或卷縮,但不脫落,秋末霉斑變成灰色,其上長出黑色小粒點,即病原菌閉囊殼。 ■病原:瓜類單囊殼,屬子囊菌門真菌。形態特征同黃瓜白粉菌,但有些地區可見到,葫蘆科白粉菌。該菌無性時期生粉孢子。孢子梗圓柱形,不分枝,無色,具隔膜,上部著串生分生孢子;孢子無色,單細胞,圓柱狀,大小17.8-27.9×12-15.2微米。偶爾產生閉囊殼,其直徑85-137微米,附屬絲絲狀,一般不分枝,少數呈不規則分枝1次或1-2次,彎曲,長45-250微米,個別達315微米。殼內含子囊5-13個,每個子囊含子囊孢子2個、卵形,帶黃色,大小18.8-22.9×12.5-15.2微米。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兩種白粉菌均以有性階段,即閉囊殼隨病殘體遺留在土表越冬,翌春放射出子囊孢子,進行初侵染。在溫暖地區或棚室,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寄主上越冬。田間發病后,產生分生孢子,形成再侵染。分生孢子主要通過氣流傳播蔓延,與寄主接觸后,孢子萌發,侵染絲直接從表皮細胞侵人,并在其內形成吸胞吸取營養。菌絲體于寄主表面,且多處形成附著器,后不斷蔓延,條件適宜,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進行重復侵染。分生孢子萌發溫限10-30℃,以20-25℃為適,且需較高濕度,田間濕度大,氣溫16-24℃,或干濕交替發病重。 ■無公害防治法: (1)選用錦栗、紅板栗等抗白粉病的品種。 (2)在明確當地白粉病病原菌種類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選用殺菌劑。 |
相關閱讀 |
小菜蛾的巧妙誘殺方法 |
粉壟深旋耕技術 |
黨參紫紋羽病的發病癥狀、發病規律及防治措施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