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茄子青枯病的防治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2-10-11 |
★癥狀:茄子青枯病發病初期僅個別枝上一張或幾張葉色變淡,呈現局部萎垂,后擴展到整株,后期病葉變褐枯焦,病莖外部變化不明顯,如剖開病莖基部木質部變褐色。本病始于莖基部,后延伸到枝條,枝條的髓部大多潰爛或中空,病莖橫切面用手擠壓,濕度大時有少量乳白色黏液溢出,這是本病重要特征。 ★病原:茄青枯勞爾氏菌,異名青枯假單胞菌,屬細菌。病原細菌形態和生理生化見番茄青枯病。病原細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翌年隨雨水、灌溉水及土壤傳播,從寄主根部或莖基部傷口侵入,在導管里繁殖蔓延。病菌生長適溫30-37℃,最高41℃,最低10℃,52℃經10分鐘致死。病菌在種子或寄主體內可存活200天左右,一旦脫離寄主只能存活2天,但在土壤中則可存活14個月至6年之久。高溫高濕是此病發生條件,土溫常較氣溫更重要。經觀察病田土溫20℃時,病菌開始活動,零星病株出現,土溫25℃,田間出現發病高峰。 ★無公害防治法: (1)因地制宜選用湘茄4號(湘雜6號)、湘雜7號等抗青枯病品種。實行與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4年以上輪作,最好進行水旱輪作。 (2)結合整地,667平方米施消石灰100-150kg,與土壤充分混勻后定植茄苗。 (3)及時拔除病株,防止病害蔓延,在病穴上撒少許石灰防止病菌擴散。 (4)選用無病種子,適期播種,避過高溫季節,可減輕發病。 (5)發病初期開始噴淋或澆灌40%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2000倍液、40%細菌快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86.2%氧化亞銅(銅大師)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10%噁醚唑(世高)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每株灌對好的藥液0.3-0.51L,隔10天1次,共灌3-4次。此外可試用福建農科院研制的生物殺菌劑ANTI-8098。 (6)青枯病嚴重地區提倡采用赤茄、小西瓜(刺茄)、托魯巴姆等砧木,利用當地優良品種作接穗進行嫁接,防治青枯病效果好。日本1995年育成的臺太郎(農林交臺2號)抗青枯病能力和特魯巴姆比卡相同。 |
![]() |
![]() |
相關閱讀 |
茄子赤星病的危害癥狀、傳播途徑、預防及農藥防治措施 |
大棚番茄枯萎病的癥狀、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措施 |
玉米吡蟲啉拌種劑好不好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