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斑枯病的藥劑防治法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2-11-1 |
★癥狀:番茄斑枯病又稱白星病。番茄各生育階段均可發病,侵害葉片、葉柄、莖、花萼及果實。葉片染病,初在葉背生水漬狀小圓斑,后在葉正背兩面出現邊緣暗褐色,中央灰白色圓形或近圓形略凹陷的很多小斑點,病斑直徑1.5—4.5毫米,斑面散生少量小黑點,進而小斑匯合成大的枯斑,有時病組織脫落造成穿孔。嚴重時中下部葉片全部干枯,僅剩下頂端少量健葉;莖和果實病斑近圓形或橢圓形。略凹陷,褐色,其上散生黑色小粒點。。 ★病原:Septoria lycopersici SPeg.稱番茄殼針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黑色,初埋生于寄主表皮下,后部分突破表皮,外露呈小黑點狀。殼壁較疏松。壁外常粘附部分菌絲體,大小49—122.5×49—128.6微米,器孔口外壁較薄,直徑7.5—57.5微米。分生孢子生于扁球形器底部,數量大,成熟后由孔口逸出,單個孢子無色,針狀,直或微彎,具3—9個隔膜,大小45—90×2.3—2.8微米。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以菌絲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殘體、多年生茄科雜草上或附著在種子上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一般分生孢子器吸水后,器內膠質物溶解,分生孢子逸出,借風雨傳播或被雨水反濺到番茄植株上,從氣孔侵入。后在病部產生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擴大為害。病菌發育適溫22—26℃,12℃以下27.8℃以上發育不良。分生孢子52℃經10分鐘致死。高濕利于分生孢子從器內溢出,適宜相對濕度92—94%,若濕度達不到則不發病。如遇多雨,特別是雨后轉晴及番茄生長衰弱、肥料不足易發病。氣溫20—25℃,潛育期4天。 ★防治方法: (1)苗床用新上或兩年內未茄科蔬菜的陽畦或地塊育苗,定植田實行3—4年輪作。 (2)從無病株上留種,并用52℃溫水浸種30分鐘,取出晾干催芽播種。 (3)選用抗病品種,如浦紅1號、廣茄4號、蜀早3號。此外野生番茄及P422397具抗病基因,可作育種親本利用。 (4)高畦栽培,適當密植,注意田間排水降濕。 (5)加強田間管理,合理用肥,增施磷鉀肥,噴施多效好4000倍液或1.4%復硝鈉水劑6000—8000倍液,可提高抗病力;避免種植過密,保持田問通風透光及地面干燥;采收后把病殘物深埋或燒毀。 (6)發病初期噴灑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混殺硫懸浮劑或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27%高脂膜乳劑80-1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視病情連續防治2—3次。 |
相關閱讀 |
毒死蜱知識全面了解 |
如何防治小麥紋枯病呢? |
防治玉米病蟲害常見方法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