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黃枯葉蛾又名青枯葉蛾,屬鱗翅目、枯葉蛾科。分布于廣東、海南、福建、臺灣、江西、浙江、云南、四川、陜西等省。以幼蟲吃葉為害,寄主植物有海南蒲桃、洋蒲桃、肖蒲桃、大葉紫薇、海棠、石榴、番石榴、楓香、檸檬桉、柑桔等多種花木、果樹。
形態特征:成蟲雌雄異形。雄蛾翅展41-53毫米,雌蛾翅展58-79毫米,前翅近三角形、內橫線、外橫線、亞外緣波狀紋和中室斑紋均為黃褐色,后翅中部有兩條明顯的黃褐色橫線紋。雄蛾綠色或黃綠色(圖2),雌蛾橙黃色或黃綠色。雌蛾前翅中室斑較大,由中室至內緣為一大型黃褐色斑紋;腹部末端密生黃褐色肛毛。卵鉛灰色,頂部有一褐色斑。老熟幼蟲體長50-63毫米,頭殼紫紅色,具黃色紋;胴部第一節兩側各具一束黑色長毛,體被濃密毒毛,背縱帶顏色黃白相間,腹部1-2節間和7-8節間的背部各具一束白色長毛,體側各節間具藍色斑點,腹足紅色。蛹為被蛹,背面紅褐,腹面橙黃,胸背部后端具兩叢黑色毛束。繭馬鞍形,黃褐色。
生活史及主要習性:此蟲在廣州每年發生3-4代,最末一代是在11月上旬出現。在臺灣一年發生4代,海南省年發生5代,無越冬蟄伏現象。雌雄幼蟲齡數及歷期不同,雄性5齡,歷期30-41天;雌性6齡,歷期41-49天。每一雌蛾平均產卵327粒。成蟲飛翔能力較強,有趨光性。特別喜食海南蒲桃、番石榴等。
綜合防治措施:1、用90%敵百蟲或50%殺螟松乳油1000-3000倍液毒殺2-3齡幼蟲,死亡率可達96%以上,毒殺4-5齡幼蟲,死亡率達92%。2、相對濕度較大時可用白僵菌進行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