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有機雞腿菇的技術要點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2-12-26 |
野生雞腿菇的自然生長溫度在10~24℃之間,春季3~6月、秋季9~11月出菇。若采用塑料大棚栽培,從10月至來年3月均能播種,從11月至來年的6月均能出菇,每年可生產2次。 建造菇棚 荒地、林陰下均可作為建菇棚的場地,菇棚的建造與蔬菜大棚一樣,也可利用閑置的冬暖式蔬菜大棚,每500千克干料需菇棚面積30平方米。 生產過程 備料→培養料建堆發酵→裝袋播種→發菌管理→鋪床覆土→出菇管理→采收。 配制培養料 準備玉米芯1000千克,麩皮100千克,豆餅30千克,石灰30千克,磷礦粉30千克,石膏20千克。將培養料先干拌,再濕拌,拌料前將玉米芯粉碎,預濕后將培養料分層建堆,使含水量達到70%。 發酵 將培養料預濕后,建成寬1.5米,高0.6米,長度不限的料堆。每天翻堆1次,翻堆前可向堆表面噴少量水,噴水量以保證無干料為宜。翻堆時將堆中心的料翻到表層,將表層和底層的料翻到堆中心。料堆從第2天溫度可升到60~80℃,發酵期一般為5~10天,發酵成功的料有大量白色放線菌,無酸味和氨味,深棕色,有發酵料的甜香味。 裝袋播種 每袋裝5層菌種4層料,先裝1層料,然后裝1層菌種。將菌種掰成核桃大小的塊,盡量不要把菌種掰碎。就這樣1層料1層菌種裝起來,然后用大頭針封口。裝袋要注意松緊度適宜,菌袋兩頭封口后,用直徑3厘米的木棒在兩頭各打1個孔。 發菌期管理 10月份以前,菇棚內溫度較高,這時的菌袋靠地面排放1層,袋與袋之間留3厘米的空隙,發菌可在菇棚內進行。10月份以后,在地面上排3層,12月份以后排4~5層,形成菌墻,行與行之間留10厘米寬的空隙,菌墻上面蓋10~20厘米厚的麥秸。菌袋中插幾支溫度計,每天早、晚各記錄1次溫度。發菌期袋內溫度控制在20~30℃,若溫度高于35℃就有燒菌的危險,達到40℃時持續2小時菌絲就會全部被燒死。可利用揭蓋塑料薄膜和調節通風口的方法控制菌袋溫度。 菌袋覆土 裝袋后20天左右菌絲即可長滿袋。根據雞腿菇不沾土不出菇的習性,菌絲長滿袋后3~5天即可脫袋覆土。覆土前,先給菇棚的地面澆透水,然后下挖15厘米,將發好菌的菌袋脫去塑料袋,豎排在挖好的畦內。如菌袋過長,可從中間切開。畦寬1.5米,長度不限,隨排隨向間隙中填土,最后上面蓋2~3厘米厚的覆土,土的濕度掌握在用手握成團,觸之即散為宜。覆土時加2%的石灰,覆土后蓋上地膜,溫度保持在14~25℃,經過15天的培養即出菇現蕾。 出菇管理 菌絲發育進入生殖生長階段,管理上以調溫、增濕、通風為主,并給予適量光照。出菇溫度控制在12~22℃為宜,每天灑水通風,保持菇棚空氣相對濕度在85%~95%之間,并保證空氣清新,促使菌絲扭結并形成菇蕾,一般子實體成熟需7~12天時間。 采收 當子實體菌蓋邊緣菌環剛開始松動,尚緊包菌柄時就要及時采收。采收時,用手握住菌柄下部,輕輕旋轉即可拔起。采收后整理料面,清除菇根,噴1次重水,蓋上薄膜,培養10~15天即可出第2茬菇,第2茬菇管理與第1茬相同,每個栽培周期出菇5~6茬。 |
相關閱讀 |
金針菇種植:適合金針菇的成長環境 |
火龍果什么時候種植,火龍果種植技術 |
青菜野蛞蝓如何防治?用什么藥合適?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