萵筍裂莖宜發生在收獲期,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與品種有關,不同萵筍品種表現出來的抗性不同,一般紫葉萵筍因其含水量大,產量高,較易裂口,而綠葉萵筍相對裂口較輕。2.與水肥有關,肥水供應不均,忽旱忽澇,裂口多。特別是在肉質莖成熟時,外皮已木質化,此時大量澆水,肉質莖突然膨大,表皮不能隨之膨大而裂口。3.氣候冷熱不勻。4.硼元素缺乏的情況下,萵筍體內維生素C含量減少,植株抗逆和抗病能力下降,肉質莖表易裂口。5.萵筍收獲期過晚,易造成裂口出現,使得其品質下降。
萵筍裂莖的預防措施:1.根據當地情況,種植萵筍宜選擇綠葉萵筍。2.引進的新品種應試驗種植2~3年。3.加強肥水管理,管理重點:當萵筍心葉與蓮座葉齊平時,其莖部開始膨大,應澆小水并追施速溶性肥每畝8~10公斤和葉面噴施多聚硼1500倍液。注意這次水肥必須適時,過早過晚對肉質莖的生長都不利。開始澆水以后,莖的膨大速度加快,需水、肥量增加,地面稍干就澆,澆水要均勻,水量要適中,嚴防大水漫灌。地能進人時,淺松土破板結,結合澆水,再追肥1~2次,噴施多聚硼1次,可預防莖部裂口出現。4.適時收獲。當萵筍主莖頂端與最高葉片的葉尖相平時為收獲適期,此時肉質莖已充分膨大,品質脆嫩,不易出現莖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