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溫度 貯藏溫度是馬鈴薯塊莖貯藏質量的最重要條件。塊莖與其環境總是處在熱力平衡中,據多年貯藏經驗,薯堆內的溫度與周圍空氣溫度之差是薯堆高度的1.8倍。為使堆內溫度不至于過高,通常要求堆高不超過2米,一般以窖高的1/2最為合適。這樣可以保證良好的空氣對流和塊莖的正常呼吸。及時調節堆溫是貯藏的關鍵。貯藏初期溫度保持在15~20℃,經過傷口愈合以后應使窖溫降到這個適宜溫度。整個貯藏期的溫度保持在2~3℃,因為這個貯溫可以使種薯具有更強的生活力。在立春前后,塊莖正處在深休眠狀態,呼吸弱,放出熱量少,外界溫度低,所以該期應防止外面冷空氣進入窖內,避免塊莖受凍。開春以后氣溫迅速升高,此時應防止外界熱空氣進人,避免塊莖發芽,降低種用價值。
2.濕度 剛收獲的種薯濕度大,通過薯皮的滲透和蒸發,薯堆內水汽量較高。初期在溫度高、濕度大的情況下,需要加強空氣對流,以降低堆內溫濕度。但當進入嚴冬季節后,窖溫逐漸下降,此時窖門氣眼應全部封閉,這樣窖內的水汽量才能基本保持恒定。在北方窖藏的深冬季節,常常會在薯堆上層塊莖附著一層小水珠,即百姓所謂的“出汗”。這是因為薯堆內濕度較高,含水量較大的空氣逸出薯堆,與薯堆表面冷空氣相遇,使多余水汽凝結的結果。因此,最好在薯堆上覆蓋一定厚度的草或其他秸稈。使堆頂部的塊莖較溫暖,不致使堆頂塊莖上凝水造成濕度過大而引起腐爛,而且覆蓋物還可以接受窖頂融化的霜水。窖藏期間濕度以80%~90%為最合適。
3.氧和二氧化碳的濃度 在塊莖貯藏期間,呼吸強度大,需氧多,放出的二氧化碳也多。在通氣良好的情況下空氣可進入薯堆,進行良好的氣體交換,不會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的積累。但如果通氣不良,就會引起組織窒息而產生“黑心”,二氧化碳過多還會影響種薯活力,造成發芽率降低,而且塊莖在貯藏期間還會產生一種抑制發芽的揮發物。因此,進行氣體交換,加強通風管理也是重要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