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菌核病的藥劑防治法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3-1-11 |
[癥狀特點]本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生。苗期染病多在莖基部出現褐色濕腐狀病變,稍后莖部收縮,上部呈萎蔫狀,患部可見到密生白色菌絲,后糾結成菌核。成株期發病多見于近地面的莖部豆莢。莖部染病初呈水漬狀,后變灰白色,潮濕時患部表面亦密生白色菌絲和少數鼠糞狀黑色菌核,終致植株萎蔫枯。豆莢染病,患部變軟腐爛,病征與莖部的相同。 [病原及發病特點]豇豆菌核病由子囊菌亞門的核盤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侵染所致。病菌以菌核在土中越冬。在較干燥的土壤中菌核能存活5―6年,而在潮濕的土中只能存活1年,如土壤長期積水,且溫度較高,1個月菌核即死亡。通常苗期低溫高濕易染病,成株期陰雨天多,株間郁閉,排水不良或大水漫灌或偏施氮肥均易染病。品種間抗病性差異尚缺調查。 [防治方法] (1)重病地區注意尋找抗病品種。可根據現有的資料,收集那些一般表現抗病性強的品種,播植于重病田中進行抗性比較鑒定,可望在較短時間內選到適合本地種植的品種。 (2)重病地區要抓好以減少菌源和抑制菌核萌發為中心的耕作栽培防病措施。①收獲后徹底收集病殘物燒毀;②實行輪作;③深翻引水泡田;④藥土營養杯育苗并帶土移栽,或穴播時藥土護種(苗)[50%速克靈或撲海因或40%三唑酮多菌靈可濕粉按1:500配成藥土]⑤高畦覆地膜栽培。 (3)成株期抓好預防控病。①棚室栽培注意通風降濕。②非地膜栽培的注意勤松土除草。③結合管理摘除老葉、殘花集中燒毀。 (4)噴藥預防。從初花期開始噴施50%速克靈1500―2000倍液,或50%撲海因1000―1500倍液,或50%農利靈(菌核利)1000倍液,交替噴施3―4次,隔10―15天1次,前密后疏。 (5)本病在豆莢貯運期可通過接觸傳染繼續發生,造成豆莢腐爛。貯運前宜挑出可疑豆莢,貯運中注意通風降濕。 |
相關閱讀 |
農藥拌種的六大實用方法 |
香蕉常用的殺菌劑及防腐保鮮劑 |
闡述黃芪除草劑使用技術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