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小麥吸漿蟲病須知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3-1-29 |
小麥吸漿蟲是小麥上的毀滅性害蟲,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15個省、市、區的350余個縣發生小麥吸漿蟲危害,面積達3.33×106 hm2以上,嚴重危脅小麥的正常生長。一般造成減產10%~15%,大發生年份減少30%以上,嚴重地塊甚至絕收。由于耕作栽培制度的變革,小麥品種更新及傳統有機氯殺蟲劑禁用等原因,小麥吸漿蟲生存的生態環境發生了變化,原有的防治技術已不能控制其危害,并且不適應當前農業生產和生態保護的要求。所以選用適當的藥劑品種、劑型、施藥方式并確定防治適期、防治次數等是目前生產上急待解決的問題。 防治小麥吸漿蟲的最佳時期為蛹期和成蟲期。秋季播種前藥劑處理土壤,因此時小麥吸漿蟲處于結繭狀態,抗藥性強,藥劑防治效果不理想。小麥吸漿蟲化蛹盛期,該蟲大都位于地表但多為裸蛹,對殺蟲劑敏感,用藥防治效果較好;特別是撒施毒土后降雨,增加了藥劑和小麥吸漿蟲接觸的機會,防效提高。小麥吸漿蟲成蟲對殺蟲劑比較敏感,易被殺死,應注意在產卵盛期前進行防治。 防治小麥吸漿蟲的藥劑,蛹期以50%對硫磷乳油、50%辛硫磷乳油、40%甲基異柳磷乳油和6%林丹粉劑為好;成蟲期以6%林丹粉劑、55%林丹膠懸劑、40%氧樂果乳油和80%敵敵畏乳油的緩釋劑較好。 小麥吸漿蟲的防治次數應視具體情況而定。如蛹期防治效果較好,殘蟲量少,成蟲期不必再進行防治;若蛹期漏治或效果較差的,成蟲期須補治。 |
相關閱讀 |
洋蔥抽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農戶們該怎么應對? |
山茱萸角斑病該如何應對?具體措施有哪些? |
櫻桃紅頸天牛的形態特征、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