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菠菜根部病害須知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3-2-2 |
菠菜苗期至成株期根部遭受多種病原菌侵染,引起根腐,導致死苗、死株,可造成重大損失。棚室栽培的菠菜需加強發病監測和防治。 【癥 狀】各種病原菌侵染根部,引起主根和側根變褐色和黑色,腐爛,地上部莖葉變黃,萎蔫,甚至枯死。 1.猝倒病 腐霉菌多在種子發芽后到真葉展開前侵染根部。幼根變褐軟腐,病株基部也呈褐色腐爛,近地面處縊縮,病茁很快倒伏,仍保持綠色,此種癥狀稱為“猝倒”。苗期癥狀不易與立枯絲核菌病變區分,兩菌多復合侵染。 2.立枯病(株腐病)立枯絲核菌侵染引起種子腐爛,幼芽和幼根腐爛,幼苗近地面部位褐變縊縮,葉片萎蔫。成株發病,主根近地面部分黑腐,接觸地面的葉柄也變黑褐色腐爛。越冬菠菜的根頸部和根部發病多。病株外葉黃枯,嚴重的整株腐爛死亡。中、下部葉片被侵染,形成不規則形病斑,灰白色至灰綠色,以后病葉壞死穿孔。在潮濕條件下,病部和附近地面生出稀疏的褐色蛛絲網狀菌絲。 3.黑根病絲囊霉也侵染幼苗,使幼根水浸狀腐爛,變黑褐色,葉片黃變,植株停止生長。有時菠菜長到30余厘米高時,地下根發黑腐爛,葉片萎黃下垂。 4.枯萎病和鐮刀菌根腐病 尖鐮孢在4~6葉期到收獲前都可侵染。主根和側根頂端以及側根基部變褐色至黑褐色,維管束導管褐變,稱為枯萎病。其他種類的鐮刀菌引起根腐和莖基部腐爛,稱為根腐病。嚴重時主根與側根腐爛脫落,外葉黃化萎蔫,并逐步向內側擴展,以至全株枯死。 5.黏菌病病苗或病株根部生長停滯,不生新根,無根毛,根表皮呈淺紅色濕潤狀。地上部分由外葉開始褪綠變黃,以后變褐腐爛,并向新葉發展。以至全株枯死倒伏。病株往往矮縮,新葉扭曲。地表有病原菌菌體相互集結形成的紫紅色至紫褐色的膠質物。 【病原菌】引起幼苗和成株根腐的病原菌較多,猝倒病是由多種腐霉菌Pythium spp.侵染引起的,立枯病的病原菌是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黑根病的病原菌是絲囊霉A phanomyces sp.。尖孢鐮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sp/nac/ae(Sherbakoff) Snyder et Hansen引起枯萎病。黏菌病的病原是尚未鑒定的黏菌。各種病原菌除能單獨侵染外,2種或多種病原菌還常復合侵染。 【發病規律】各種病原菌在土壤中或病殘體中越冬或越夏,在土壤中可以長期存活。越季病原菌在適宜的條件下侵入根部,引起發病。病原菌可隨雨水、灌溉水、農機具、土壤和有機肥傳播蔓延。此外,立枯絲核菌還可通過菌絲接觸而傳染。腐霉菌和絲囊霉在低溫多濕時多發,越冬菠菜病重。鐮刀菌根腐病和立枯絲核菌在溫度、濕度較高時多發,夏收菠菜病重。連作田的土壤帶菌量高,發病重,地下害蟲較多的田塊,給植株造成較多傷口,發病加重。黏菌病在使用未腐熟有機肥,土壤潮濕,光照不足時發病多。 【防治方法】 病地不連作,不用作苗床,換種谷類作物,要精細整地,施用不帶病殘體的腐熟基肥。加強苗期管理,防凍保溫,保持土壤干濕適度,適時放風透氣,及時除草、間苗。采用高畦或半高壟栽培,合理灌溉,防止田間積水。 黏菌病發生地塊在種植前要深翻,晾曬土壤,可施用適量細沙、草木灰、生石灰等改良黏重土壤;實行條播,出苗后行間淺中耕,增強土壤通透性并破壞菌體結構。控制過多澆水,降低土壤濕度,夏季栽培的適時澆水,澆后劃鋤。 發現病株后立即拔除,病穴及臨近植株用藥液澆灌根。可選用殺菌劑有30%噁霉靈水劑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液,或88%水合霉素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護苗(30%苯甲·丙環唑水劑)600倍液,每株100—150毫升。發病前或發病初期還可用30%噁霉靈水劑1000—1200倍,或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3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菌可凈(72.2%霜霉威水劑)600~800倍液,葉面噴施。 |
相關閱讀 |
冬季茉莉花種植 施肥和保養的技巧 |
葡萄康氏粉蚧的發病癥狀、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 |
防治韭菜生蚜蟲的辦法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