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防治蔬菜病毒病須知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3-2-2 |
蔬菜病毒病的無公害防治的最好方法?植物病毒在侵染寄主后,與寄主爭奪生長所必需的營養(yǎng)成分,破壞植物的養(yǎng)分輸導,改變寄主植物的代謝平衡,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產生畸形、黃化等癥狀,嚴重的造成寄主植物死亡。加強植物病害的綜合防治和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已成為植保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 一、耕作制度 1、輪作套種 采用不同作物和品種的輪作和套種,可以減少病源積累。植物病毒的寄主較多,野生的、栽培的都有。如黃瓜花葉病毒可以在田間多種雜草上越冬,以后再由蚜蟲傳到番茄、青椒等蔬菜上;白菜孤丁病毒的寄主有許多十字花科雜草和蔬菜,如甘藍、蘿卜等,因此,鏟除田間地頭雜草就可減少毒源,白菜前茬不能是甘藍、蘿卜,也不要與甘藍、蘿卜鄰作。 2、適期播種 播種期的早晚對病毒病的發(fā)生有影響。如大白菜苗期(六葉期)易感染孤丁病,此時應避開翅蚜遷飛高峰,可因此計算選擇適宜的播種期。 3、苗期管理 苗床和苗期的管理對預防和控制病毒的發(fā)生十分重要,苗床病株,可能成為大田發(fā)病的重要毒源。因此,可采取提前噴施生物性保護制劑等措施。蚜蟲對銀灰色有忌避作用,可利用銀灰色塑膜驅走苗床上的蚜蟲,如防治大白菜孤丁病可以在苗床上架起銀色塑膜網眼育苗,以驅走蚜蟲。 二、抗病品種 采用抗病和耐病品種可有效地防治和減輕病毒病的發(fā)生。有些蔬菜品種可以抗傳毒介體,如甜瓜、番茄、馬鈴薯、甜菜等蔬菜,傳毒幾率大大降低。 三、傳毒介體 減少傳毒介體是防治植物病毒病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介體傳播的病毒,往往還有其他傳染途徑,如蚜蟲非持久性傳播的病毒,蚜蟲短時間的取食即可使植物獲毒,可利用天敵,采用生物農藥、物理誘殺和驅避等多種措施。 四、生物農藥 1、保護膜型 使用脫脂牛奶可作為這種作用機制的代表。它們在植物葉子表面,減少病毒感受點,對由機械摩擦傳染和蚜蟲傳染的植物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這種類型的農藥,在植物感病前噴施,可起到防治作用,所以要在苗期就防治。 2、鈍化病毒 作用于病毒粒子,使其暫時或永久鈍化,失去侵染能力。如從汁液中提取的蛋白質PAP,可以和TMV結合,降低其侵染活性。某些五羥基黃酮類似物可以與病毒粒子形成穩(wěn)定的復合物,減弱病毒外殼蛋白亞基間的結合,使RNA暴露,破壞病毒粒子的完整性,從而降低病毒的侵染。這種類型的制劑,兼有保護和一定的治療作用,在植物感前噴施,以發(fā)揮其最大功效。屬于這類型的生物農藥制劑有抗毒豐、NS83增抗劑等。 3、抑制病毒 植物病毒在寄主內復制和擴散主要分為脫殼、病毒核酸復制、病毒蛋白合成、病毒裝配和寄主體內長距離運輸?shù)葞讉環(huán)節(jié),對其中某些環(huán)節(jié)的抑制可以防止病毒的增殖。這類抗病毒制劑對病毒病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可以在植物發(fā)病初期使用,但此類農藥目前較少,且多為化學合成農藥。 4、誘導抗性 某些植物在受到病毒侵染和抗病毒劑激發(fā)后能在植物體內產生一些抗病毒物質。在受TMV侵染的心葉中產生一種具有抗病毒能力的含磷糖蛋白,被稱為抗病毒因子,它能夠抑制病毒的復制。一些誘導劑能誘導抗病毒因子的產生,如用酵母RNA注射到心葉中,可誘導產生抗病毒因子,起到抑制病毒的作用。另外,水楊酸、草酸等可以增強植物中一些酶的活力,從而增強植物抗病毒的能力。 5、抑制癥狀表達 有些抗病毒藥劑可以調節(jié)植物生長,如赤霉素、蕓薹素等一些激素對番茄、辣椒、西瓜等蔬菜病毒有明顯的療效,噴施后表現(xiàn)花葉、卷葉的植物可得到恢復,新葉完全展開。另外一些植物性抗病毒劑在噴施后對促進植物生長的一些內源激素的含量有一定的影響,雖然寄主植物中病毒含量并未降低,卻可以通過維持植株中葉綠體含量而抑制病毒癥狀的產生。 |
![]() |
![]() |
相關閱讀 |
棉花黃萎病的癥狀、發(fā)病條件及防治對策 |
秋冬季蒜蔥黑頭蛆如何防治 |
蘋果斑點落葉病的有效防治方法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guī)?/a>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