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甘薯黑痣病的診斷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3-2-22 |
〔病害診斷〕 田間生長期和貯藏期均可發病,只為害薯塊。薯塊發病,初時在薯塊表面產生淡褐色小斑點,其后斑點逐漸擴大變黑,為黑褐色近圓形至不規則形大斑。濕度大時,病部生有灰黑色粉狀霉層。發病嚴重時,病部硬化并有微細龜裂。病害一般僅侵染薯皮附近幾層細胞,并不深入薯肉。但薯塊受病后易喪失水分,在貯藏期容易干縮,影響質量和食用價值。 致病菌為甘薯黑痣串孢霉。菌絲初無色,后變黑色。分生孢子梗從病部表層的菌絲分出,不分枝,基部略膨大,具隔膜,其頂端不斷產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圓形至長圓形,單胞,無色或稍有色。 〔發病規律〕病菌主要隨病薯在窖內越冬,也可以在病蔓上及土壤中越冬。翌春育苗時即可侵染引起幼苗發病。田間病菌侵染植株發病后產生分生孢子侵染薯塊。病菌主要借雨水、灌溉水傳播,直接從表皮侵入,在表皮層為害。 發病溫度范圍最低6~7℃,最高30~32℃,較高的溫度有利于發病。高溫、多雨、土質黏重、地勢低洼或排水不良及鹽堿地適于病害的發生。 |
![]() |
![]() |
相關閱讀 |
番茄卷葉的因素 |
冬瓜播種育苗注意事項 |
玉米矮花葉病的發病癥狀、特點和防治措施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