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當歸黃鳳蝶的特征及防治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3-4-7 |
一、發生為害規律1年發生2―3代,以蛹附在枝條上越冬。來年4月上中旬羽化,第1代幼蟲發生于5―6月,成蟲于6―7月間羽化。第2代成蟲發生于7―8月間,成蟲白天活動,在當歸葉上產卵。幼蟲孵化后,白天潛伏在葉下,夜間咬食葉片,5―6月、7月下旬―8月為害較重,10月以后幼蟲化蛹越冬。 二、當歸黃鳳蝶的防治措施①幼蟲發生初期和3齡期以前,結合田間管理人工捕殺幼蟲。②發生期用90%敵百蟲1000倍液噴殺,每周1次,連噴2―3次。 為害情況以幼蟲為害,于夜間咬食葉片,造成缺刻,嚴重時將葉片吃光,僅剩葉柄和葉脈,也取食花與果實。該蟲食量大,嚴重影響當歸生長,降低產量。 三、、當歸黃鳳蝶的形態特征 成蟲:為大型蝶類,有春、夏型之分。夏型體長約25毫米,翅展90毫米,春型體略小。體黃色,背部有黑紋縱貫。前后翅均為黃色,外緣及翅脈為黑色,形成黃黑相間的斑紋。前翅基部黑色,散布黃色鱗粉。后翅亦有黃黑斑紋,后緣角有1赤褐色圓斑,周圍排列著6個大小不等的藍斑。 卵:淡黃色、球形。 幼蟲:初孵時為黑色,3齡后變綠色,體長52―55毫米,頭部有二條黑紋,胸、腹部每節背面有短黑橫斑紋。 蛹:黃綠色或淡黃褐色,長形稍彎曲,頭上有2個角狀突起,胸背及胸側也有1小突起。 |
![]() |
![]() |
相關閱讀 |
水稻稻弄蝶有哪些為害癥狀?農戶們該怎么防治? |
冬季柑橘剿滅蟲害細則 |
給蔬菜健康的生長環境 冬季大棚除濕技術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