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工防治果園蚱蟬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3-5-7 |
蚱蟬俗稱“知了”,是許多果樹的主要害蟲之一,可以危害蘋果梨、棗、杏、桃、山楂、板栗等,由于其體形較大、飛翔能力強及刺吸式取食方式的特點,一般的農藥防治很難對其產生明顯的防治效果,只能起到暫時的趨避作用。 根據蚱蟬的生活習性及出土羽化規律,結合當地的生產實際,我們安排了兩方面的試驗,并取得了成功。 1.纏塑料膠帶 于6月下旬在樹干基部距地面30~40厘米處用塑料膠帶纏裹一圈,膠帶光滑面向外,同時對整個果園進行清理,首先是清除園中雜草,其次是切斷一切除主干外樹冠與地面聯系的物體。在蚱蟬出土時期(6月下旬~8月上旬)每日傍晚開始對出土幼蟲進行人工捕捉,每天19點至22點為蚱蟬幼蟲上樹期,蚱蟬爬到膠帶處便爬不動,只需以手電逐行逐株檢查膠帶下方即可,捉起來較為簡單。 由于采取了人工捕捉措施,蟲口基數大大減少,因此秋季因蚱蟬產卵而枯死的枝條數由去年的81.2/樹下降到今年的6.2/樹,收到了極顯著的效果。 2.剪除卵枝,消滅蟲卵 結合冬季修剪,將所有的卵枝剪除,然后集中燒毀,可以將蚱蟬的危害消除于萌芽之前,盡最大限度地減少蟲源基數,經過幾年這樣的努力,可望將蚱蟬控制到危害程度以下。 以上兩種方法結合使用,效果不錯,可以不再為了防治蚱蟬而專門噴施農藥。蚱蟬的幼蟲可在地下生活3~15年,因此想在2~3年的時間內使得蟲口量減少不大現實,但捕獲的蚱蟬按按當地收購價0.1元/個計算,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除補償為此而付出的勞動外,還可以抵頂一部分或全部的果園農藥、肥料支出,這也是果農樂意接受這項技術的原因,但作為一項害蟲防治措施,應堅持到果園中不再發現出土幼蟲為止。 |
![]() |
![]() |
相關閱讀 |
玉米頂腐病的防治要點 |
獼猴桃缺鐵主要癥狀有哪些?農戶們該怎么防治? |
板栗采果后管理四步驟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