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用優良脫毒菌種 這項措施能夠保證菌種不帶任何病毒病菌,確保菌絲健壯和提高菌絲抗性。 脫毒菌種除保持原菌株的生物特性外,其自身不攜帶任何病毒病菌是其優勢之一;由于在脫毒過程中人為調控基質及溫度,又使其大大提高了對外界條件的適應性及抗逆性,這是脫毒菌種的優勢之二;脫毒過程又是一個在惡劣條件下的馴化過程,使菌種自一開始就生長在相對環境中,在逐漸的生長發育過程中自然增強抗性、提高抗病性,這是脫毒菌種的優勢之三。綜合結果表明,使用脫毒菌種的綜合發病率下降60%以上,從而為栽培生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嚴格菇棚及栽培環境中的消毒處理 栽培菇棚,尤其是老菇棚,由于長期栽培形成的易病條件和栽培中病害的遺留菌絲、孢子等,再次栽培時極易形成危害,這是老菇棚栽培產量低、病害嚴重的主要原因。 1、清理菇棚周邊環境 諸如糞堆、草堆、垃圾等應清理干凈,將雜草類一并清除,多次噴灑500倍左右的多菌靈類殺菌藥物,以徹底清潔環境。 2、對老菇棚應予刮除墻皮 有條件時可將地表鏟除1厘米左右,然后兌制50倍蘑菇祛病王溶液,對棚內進行地毯式噴灑,即使墻體、邊角、立柱、通風孔等亦應噴灑藥物,不留任何死角,揭去棚膜上的覆蓋物,讓其暴曬,約5-7天即可啟用。該項措施能夠較徹底地殺滅棚內病毒、病原菌,其基本原理是:蘑菇祛病王是一種殺菌抑菌劑的復配藥物,對病毒病菌有著較強的殺傷力。也可使用10倍強優戊二醛溶液、200倍金星消毒液,生產中盡管甲醛的刺激性較大,但配制多甲溶液噴灑殺菌的效果亦很好,一般可按多菌靈、甲醛、水為1:2:100的比例,如果上季栽培時病害較重可適當加大藥物濃度。 3、對原發病害嚴重的菇棚進行處理 可拆除菇棚上層架桿、塑膜等物,棚內堆以秸稈雜草,點燃焚燒,將草灰翻入土層中,重新架桿覆膜,再施以藥物噴灑,效果很好,該法采用物理化學結合方式進行殺菌,相對要徹底一些。但具體操作時應選擇無風天氣,并備有適當的滅火手段,菇棚集中區域應統一行動,此外靠近村莊、建筑物的菇棚不要采用該法,以免發生火險。 三、有效處理覆土材料 覆土材料的殺菌處理,一般傾向于暴曬、藥物、堆悶等方法,選擇覆土材料后,在硬化地面進行暴曬,翻動使土粒保持在0.5厘米以下的粒度,多為粉末狀,配制100倍蘑菇祛病王溶液邊噴邊拌,反復2次,建棚后覆膜進行堆悶,效果極好。 四、嚴格處理基料 包括干料的暴曬處理,堆酵處理的均勻一致和裝袋播種的規范化、熟料接種以及培養發菌等環境的清潔殺菌。完成發菌后,菌袋進棚前應配制200倍蘑菇祛病王溶液,盛于大盆等容器,將菌袋逐浸洗一遍后再進棚。 五、菇棚內要經常噴灑殺菌藥物 自菌袋進棚或基料進棚播種后,應經常噴施藥物,以達預防病害目的。由于棚內相對密閉,通氣相對較差,加之空氣濕度偏高和溫度較恒定,故會發生病害。 六、將病害消滅在萌芽中 初發之時,是防止病害大量繁殖形成危害的主要措施。對初發病害,應下狠心進行徹底處理,對菌袋立體栽培的,連同發病菌袋清理出棚,浸藥后深埋處理。數量較大時,可噴藥后進行堆悶,也可撒拌石灰粉后進行堆悶,方法是:建堆后,用稀泥巴將料土堆封堆,令其自然發酵、產熱,殺死病菌。對覆土栽培的,應擴大病區范圍連同基料一起清理出棚。 七、注意防治病蟲害 大多害蟲往往攜帶大量病菌,一旦進棚,即可形成病源,到處傳播,形成蔓延,因此在防治病害的時候,不可忽視對蟲害的控制和殺滅。主要措施有:清理外部環境,噴施高效低毒藥物控制蟲源;菇棚門口撒施2米以上石灰過道,以防爬蟲類進入;通風口、門口封掛防蟲網,以防飛蟲類進入;發現蟲害后,采取毒餌誘殺方式,效果較好。對菇蚊蠅類,可在出菇間歇期噴灑滅害靈類即可殺滅;也可配制糖醋液誘殺,按高度白酒、糖、醋、水為1:2:3:4的比例配好后,加入3-4滴DDV液,盛于容器,成蟲趨味飛入,即可殺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