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瓜絹螟怎樣防治有效 |
來源:好農(nóng)資招商網(wǎng) 2013-5-23 |
瓜絹螟Diaphania indica (Saunders),俗稱瓜螟,屬鱗翅目螟蛾科,是瓜類作物上常見的害蟲之一。各地以黃瓜受害最重,其次為絲瓜、冬瓜、苦瓜、甜瓜、西瓜、茄子、番茄等。近年夏秋季大棚西瓜栽培增多,危害加重。 【形態(tài)特征】 以幼蟲為害瓜類作物的嫩頭、幼瓜和葉片。低齡幼蟲在葉片背面啃食葉肉,殘留表皮成網(wǎng)狀,嚴重時可吃光葉片,僅剩葉脈。3齡后吐絲綴合嫩葉、嫩梢,隱匿其中危害。幼蟲還啃食瓜皮,形成瘡痂,能蛀入瓜內(nèi)取食。 成蟲體長10—11毫米,翅展25毫米。頭、胸黑色,腹部白色,但第一節(jié)、第七節(jié)和第八節(jié)黑色,腹末端有黃褐色毛叢。前、后翅白色半透明,前翅前緣、外緣和后翅外緣均為黑色寬帶。卵扁平,橢圓形,淡黃色,表面有網(wǎng)紋。幼蟲共5齡,末齡幼蟲體長23~26毫米。頭部、前胸背板淡褐色,胸腹部草綠色,亞背線為2條較寬的乳白色縱帶。氣門黑色。各體節(jié)上有瘤狀突起,上生短毛。蛹長約14毫米,深褐色,外被薄繭。 【發(fā)生規(guī)律】 瓜絹螟1年發(fā)生4~6代,以老熟幼蟲和蛹在枯葉或表土中越冬。8~10月份危害最重。成蟲趨光性弱,晝伏夜出,卵產(chǎn)于葉背,散產(chǎn)或20粒左右聚集在一起,每個雌蟲產(chǎn)卵300~400粒。初孵幼蟲多集中在葉背取食葉肉。3齡后吐絲卷葉,綴合葉片或嫩梢。幼蟲性活潑,受驚后吐絲下垂轉(zhuǎn)移他處繼續(xù)危害。最適于幼蟲發(fā)育的溫度為26℃~30℃,相對濕度80%以上。老熟幼蟲在卷葉內(nèi)或表土中做繭化蛹。卵期5~7天,幼蟲期9~16天,蛹期6~9天,成蟲壽命6—14天。 【防治方法】 1.栽培防治及時清潔田園,收集枯藤落葉集中處理,以壓低蟲口基數(shù)。在幼蟲發(fā)生期,人工摘除卷葉,捏殺幼蟲。 2.藥劑防治 應掌握在卵孵化盛期施用農(nóng)藥,并注意將藥液噴灑到葉背或嫩頭上。可選用殺蟲劑1.8%愛福丁乳油3000倍液,或2%阿維·蘇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銳勁特(氟蟲腈)懸浮劑1500倍液,或40%綠菜保乳油1000倍液,或10%多來寶懸浮劑1500~2000倍液,或3%莫比朗乳油1000—2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2500 —3000倍液噴霧。 |
![]() |
![]() |
相關閱讀 |
防治棉鈴蟲要注意方法 |
前胡除草種植技術應用大全 |
芹菜地老虎的田間癥狀、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措施 |
![]() |
首頁 | 快訊 | 產(chǎn)品庫 | 廠家?guī)?/a>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