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玉米生育期如何進行科學的管理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3-5-28 |
玉米生育期最應補充什么?玉米是在生產中需鉀量較大,對鉀肥反應敏感的作物,合理施用鉀肥是玉米高產的必要措施。有些地塊,由于田間狀況的復雜,癥狀輕時易被忽視 ,癥狀重時也可能被誤診為干旱問題。為了便于在田間進行觀察和識別缺鉀癥狀,下面將按照玉米生育期的進程介紹幾種缺鉀癥的表觀識別: 1.幼苗期重點觀察苗色和生長速度。當土壤供鉀強度不夠而出現體內鉀濃度不高時,不僅幼苗生長速度減緩,而且玉米葉片的面積變小,葉色會呈現暗綠或藍綠色,這是由于 缺鉀導致葉組織細胞體積縮小,葉綠素密度提高的緣故。 2.刮風天到玉米地里觀察,可以看到有的地塊植株挺拔,而有的地塊植株明顯無精打采,上午9點鐘葉片就開始打蔫了,為什么同樣天氣有的出現萎蔫現象?其實是玉米缺鉀的 典型癥狀!說明這些地塊的土壤供鉀不足,特別是土壤供鉀強度不夠。鉀肥的這種生理作用是氮肥和磷肥所不能替代的。 3.玉米進入快速生長階段后,缺鉀癥狀主要是葉片呈現褐色斑點,嚴重時葉緣呈枯焦狀。從整株看,首先在老葉出現失綠和壞死,逐漸嚴重時隨著老葉成熟缺鉀癥狀又會向中 部葉片發展,從成熟葉片的葉尖和邊緣褪綠,先是斑點狀,后又連成片。當缺鉀程度繼續加重,在葉尖和葉緣有壞死斑點,葉緣干枯,成燒焦狀,農民稱為“焦邊”,這是典型的 缺鉀癥狀。 4.缺鉀植株莖稈的變化是節間變短,莖稈變細而軟。原因是形成層的活性降低,維管束的木質化作用削弱,這就是缺鉀會使玉米植株容易倒伏的原因。 當發現了農田玉米有缺鉀癥狀,其后果除了直接影響產量外,還使玉米易感染病害和品質下降。為此要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最簡便的辦法是追施鉀肥,進行后期補鉀措施。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或以后,株高定型,開始吐絲,抓緊施鉀肥,每畝酌情施4~8公斤氯化鉀。施用方法可采用穴施或條施覆土,并結合澆水。 |
![]() |
![]() |
相關閱讀 |
小麥苗期出現弱苗該怎么管 |
花椒穿孔病的發病規律及防治方法深入分析 |
龍眼尺蠖該怎么防治?具體措施有哪些?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