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害特點 幼蟲取食甘薯藤蔓嫩葉,但不潛入未展開嫩葉內為害,食痕成網狀小孔或造成葉片穿孔或干枯,影響生長發育。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8mm,翅展18mm,全體白色密被白鱗片,前翅、后翅似白色鳥羽,前翅距翅基2/5處分為2支,其上雜有2、3個黑色斑點,末端后卷;后翅3支,周緣具白鱗毛。4—7腹節腹面兩側各具黑斑l對。足細長,后足尤為突出。卵長3.5mm,扁長圓形,淺藍色。幼蟲共5齡,末齡幼蟲近老熟時暗綠色,體長10mm左右,各節上均生毛瘤,前胸、中胸、后胸節上各具4對,第1-8腹節上各有5對,瘤上生剛毛。蛹長10mm,頭端方平,體背各節上具2對毛瘤并有3—4個紫色斑點,全體蘋果綠色。
生活習性 年生5—6代,以蛹或少數幼蟲在枯薯葉或過冬薯苗地上越冬。翌年6—7月薯田出現幼蟲,秋季尤多,到了12月下旬田問仍可見到。老熟幼蟲喜在枯葉或新鮮甘薯葉上化蛹,羽化后成蟲白天在薯田飛翔,羽化當天即交配,經2—3天后,把卵產在嫩葉葉背側脈邊,單產或2—3粒在一起。完成一個世代需時20多天。喜冷涼氣候。
防治方法 (1)薯田蟲口密度不大時,無需單獨防治。(2)必要時可噴灑5%銳勁特懸浮劑,每667m2用藥50—100ml,防效好,同時還可兼治甘薯麥蛾、甘薯繡夜蛾幼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