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區果樹生產面臨的生態問題
果園是一個人工生態系統,系統內各物種之間構建成有機整體。山區果業開發中若在規劃布局、園地建設和栽培管理諸環節上忽視或輕視生態栽培,損害了生態系統,必然會導致園區水、光、氣、熱、土資源利用率降低,生態組分簡單化,資源配置劣化,有益微生物和天敵種群減少,園地水土、肥分流失嚴重,土層變薄,地力衰退,整個園區生態環境惡化。同時,果樹抗御各種病蟲害和自然災害的能力減弱,果樹的正常生長發育受到難以估量的影響。
二、山區果樹生態栽培意義
1、山區果樹的生態栽培要求按照果樹的生態習性實施果業開發,這必將會推動果業生產朝著豐產、穩產、優質方向發展。
2、山區果樹的生態栽培強調充分利用園區的水、光、氣、熱、土等自然資源,采取立體開發,建立多物種、多層次的良性循環,這必將會提高園地的生產力及其經營效益。
3、山區果樹的生態栽培以逐步優化園區的生態環境為前提,這有利于逐漸增強果樹抗御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
4、果樹是利用果實的多年生經濟植物,果樹生產有著明顯的生態效益,果木林建設是當前山區森林生態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山區果樹實施生態栽培有利于強化園地及其周邊區域的生態效能。
三、山區果樹生態栽培技術措施
1、根據當地的果樹生態區劃,發展適應屬區地理氣候環境、市場前景看好的名特優新稀果樹良種。尤其注重利用海拔高度為500一1000米之間的宜果地帶發展適應溫涼氣候的晚熟稀優果樹品種,以充分發揮高山水果延期成熟、淡季上市的市場優勢。
2、根據果樹良種對外界環境條件的要求,選擇交通便利、近于水源、光照充足、土層深厚的低丘緩坡地段建園,一般果園的山體坡度宜在25度以下,做到宜果則果,適地適樹。
3、根據果園規模和立地條件,在園地周圍配置防護林,以協調果園生態環境。一般在相對高度較高的山體上建園,應在園地頂部保存涵養林,不宜全面開發;在園地迎風面需設置防風林帶,以減輕強風對果園的侵害。
4、根據開發果樹的種類,采取規范的梯地化建園或科學的仿生化建園,并按照水土保持技術要求,搞好園地的基礎建設,最大限度在降低園地的水土、肥分流失。
5、建設完善的排蓄水系統,以利園區上半年的排洪防澇和下半年的蓄水抗旱。在園區梯地內側排水溝上每隔一定距離,對稀植果樹可在植株位置相對應的溝段開挖竹節溝,并在園地中上部道路交匯處建造若干個埋設在地下的由過濾小池和主池相連組成的自流式蓄水池。
6、采取大穴、大肥、大苗定植,并逐年擴穴改土,以便為果樹根系向深度和廣度伸展創造一個疏松、肥沃的土壤環境。
7、根據果樹的生長發育特性和立地條件,因樹因地制宜,科學整形修剪,培養通風透光、層次分明、立體化結構的豐產樹形。
8、幼齡果園套種綠肥,培植有機肥源,這有利于提高園區光能和土地資源利用率,調節園區微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改良熟化土壤。目前推廣的綠肥良種有:印尼綠豆、日本菁、霍香薊等。
9、改變傳統清耕法,推行計劃生草栽培和旱季樹盤覆蓋。一般在梅雨前的上半年放任雜草生長,至梅雨即將結束時再結合施肥壓埋雜草;在雨季結束后干旱來臨前的土壤濕潤期采用稻草、雜草等進行樹盤覆蓋,以降低土溫,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提高土壤含水量。
10、根據果樹的生長發育規律和需肥特性,肥分對品質的影響和肥效的持續性等,因地因樹制宜,適時適量施肥,注重肥料的配比使用以及有機質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
11、采取保果、疏果措施,調節生長結果關系,謹防掠奪性生產,通過促進合理掛果,以達到優質穩產的栽培目的。
12、實行病蟲害綜合防治,強化農業防治,注重保護天敵,提倡發展禽畜養殖業,實行種養并舉,飼養禽畜提供相應的青飼料。通過在種果業和養殖業之間建立起良性生態循環必定會有利于促進園區果業生產的蓬勃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