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樹葉枯病危害葉片,以嫩葉發生較多。春季發病來勢快,發病葉緣發生深褐色的連片病斑,隨著桑葉的生長多向反面卷縮,嚴重時全葉發黑、脫落,整枝新梢只留嫩芽。夏季頂端葉片發病時,葉尖及附近的葉緣變褐,漸次前半葉成黃褐色枯斑;下部葉片發病時,葉緣或葉脈間發生黃褐至灰褐色不規則形的大病斑。病斑邊緣顏色較深,病、健部界限明顯。病斑吸水而腐敗,干燥時裂開。發病葉容易脫落。濕度大時,病斑上產生暗藍褐色霉狀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侵染循環】:病原以菌絲體在病葉組織中越冬。第2年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到桑葉上,引起初侵染。后病部不斷形成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
【發生因素】:品種間發病性差異明顯。 高溫多濕有利病害的發生,雨后晴天發生更多。 該菌在萌發和入侵桑葉時不能缺水,但侵入后即使天氣干燥也可產生大病斑。陰雨條件下能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引起該病大流行。天氣干燥時孢子形成少,該病處于停滯狀態。 地下水位高,通風透光不良和施入有害物質的桑園發病較重。
【防治方法】:農業防治:選用育2號、新一之瀨等較抗病的品種。合理密植,適度采葉,保持通風透光,雨后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病葉應隨時收集燒毀或作堆肥。冬耕時將病葉深翻到深層土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