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粒黑粉病分布在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主要發生在水稻揚花至乳熟期,只為害谷粒,每穗受害1;驍盗D酥翑凳,一般在水稻近成熟時顯癥。染病稻粒呈污綠色或污黃色,其內有黑粉狀物,成熟時腹部裂開,露出黑粉,病粒的內外穎之間具1黑色舌狀凸起,常有黑色液體滲出,污染谷粒外表。扒開病粒可見種子內局部或全部變成黑粉狀物,即病原菌的厚垣孢子。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菌以厚垣孢了在種子內和土壤中越冬。種子帶菌隨播種進入稻田和土壤帶菌是主要菌源。該菌厚垣孢子抗逆力強,在自然條件下能存活1年,在貯存的種子上能存活3年,在55℃恒溫水中浸10分鐘仍能存活,通過家禽、畜等消化道病菌仍可萌發,該菌需經過5個月以上休眠,氣溫高于20℃,濕度大,通風透光,厚垣孢子即萌發,產生擔孢子及次生小孢子。借氣流傳播到抽穗揚花的稻穗大,侵入花器或幼嫩的種子,在谷粒內繁殖產生厚垣孢子。水稻孕穗至抽穗開花期及雜交稻制種田父母本花期相遇差的,發病相率高,發病重。此外雨水多或濕度大,施用氮肥過多也會加重該病發生。在雜交制種不同組合中,存在著母本內外穎最終不能閉合的現象,稱作開穎。開穎率高的組合,如獻優63,開穎率高達30%-40%,則發病率高。品種間發病率高低差異較大,汕優63第一年制種田,病穗率高達92%,病粒率25.19%。
【防治方法】: (1)實行檢疫,嚴防帶菌稻種傳入無病區。 (2)注意明確當地老制種田土壤帶菌與種子帶菌兩者作用的主次。以種子帶菌為主的地區,播種前必用10%鹽水選種,汰除病粒,然后進行種子消毒,消毒方法參見稻瘟病。 (3)實行2年以上輪作,病區家禽、家畜糞便漚制腐熟后再施用,防止土壤、糞肥傳播。 (4)加強栽培管理,避免偏施、過施氮肥,制種田通過栽插苗數、苗齡、調節出秧整齊度,做到花期相遇。孕穗后期噴灑赤霉素等均可減輕發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