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惡苗病(公稻子):種子發芽時侵染的惡苗病的病苗莖稈圓,葉黃,葉與葉的間距長,稈高,容易分辨。后期侵染的惡苗病心葉葉色淺綠或黃,而且不成片間隔出現。防治方法主要使用藥劑侵好稻種,如惡苗靈 。
2, 立枯病(黃枯):土壤ph值7以上、苗床過濕或播種量每平方米6兩時,容易得立枯病。診斷方法;先稻苗心葉葉尖上沒有水珠或發黃,再是把病苗連根拔起后,根與莖的連接處掰開看,莖的中心變黑就是立枯病。一般先是心葉不吸水變黃,嚴重時整珠變黃死亡。防治方法:一葉一心時噴立枯一次凈一次預防,發病時每周噴一次。
3, 綿腐病:低洼、冷涼、水分大、氣溫低容易發生。拔出稻苗時稻粒 的周圍出現白綠色的菌絲,嚴重時菌絲連成大塊,稻苗爛根莖。防治方法:降低苗床的濕度,提高溫度,嚴重時噴波爾多液。
4, 爛秧:地涼、水涼、氣溫低時,水稻根系失去生長能力后,真菌侵染爛根,進而出現爛秧。還有苗床地勢洼的秧苗根系發黑,無心根,秧苗的基部發黑褐色,嚴重時變黑發粘爛掉。防治方法:發病時可用波爾多液防治。
5, 細菌性褐斑病:秧苗徒長后通風容易發生上部葉片的邊緣與葉面有褐色病斑,底部葉沒有。另外葉片相互摩擦產生傷口,細菌侵入也會發病。此病不用打藥,開始時小通風,然后加強通風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