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病毒病是草莓生產上的重要病害。病毒病具有潛伏侵染的特性,植株不能很快表現癥狀,所以生產上常被忽視。據調查輕病株一般減產21%一25%,重病毒株(兩種以上病毒侵染)一般減產43%一59%。
草莓受單種病毒侵染,往往癥狀不明顯,被復合侵染后,主要表現長勢衰弱、退化,新葉展開不充分,葉片些無光澤、失綠變黃、皺縮扭曲,植株矮化,坐果少、果實些產量低。侵染草莓的病毒常見的有以下四種。
草莓斑駁病毒 該病毒分布極廣,有草莓栽培的地方,幾乎都有該病毒病發生。單獨侵染時,草莓無明顯癥狀,與其他病毒復合侵染時,可致草莓植株嚴重矮化,葉片變小,產生褪綠斑,葉片皺縮扭曲。
草莓輕型黃邊病毒 該病毒單獨侵染時,草莓植株稍微矮化,復合侵染時引起葉片黃化或失綠,老葉變紅,植株矮化,葉緣不規則上卷,葉脈下彎或全葉扭曲。
草莓鑲脈病毒 單獨侵染時無明顯癥狀,復合侵染后葉脈皺縮,葉片扭曲,同時沿葉脈形成黃白色或紫色病斑,葉柄也有紫色病斑,植株極度矮化,匍匐莖發生量減少,產量和品質下降。
草莓皺縮病毒 該病毒為世界性分布,是對我國草莓危害最大的病毒。病毒強株系侵染草莓后,可致草莓植株矮化,葉片產生不規則黃色斑點,扭曲變形,匍匐莖數量減少,繁殖率下降,果實變小;與斑駁病毒復合侵染時,植株嚴重矮化,再與輕型黃邊病毒三者復合侵染,會導致草莓大幅度減產,甚至絕產。
我國草莓品種多數引自歐洲、北美、日本等地,這些地區的草莓上經常發生黃化型病毒病害。其中草莓綠瓣病和翠菊黃化病是草莓的毀滅性病毒病害,應防止傳入。這兩種病毒病害主要由葉蟬傳播,一般出現癥狀兩個月內植株即枯死,染病幼苗定植后不久即死亡,綠瓣病的主要癥狀是花瓣變為綠色,并且幾片花瓣常連生在一起,變綠的花瓣后期變紅。漿果瘦小呈尖錐形,葉片邊緣變黃,植株嚴重矮化呈叢簇狀。綠瓣病還可通過大豆菟絲子傳播,并能危害三葉草等多種植物。此外,還有一些類似病毒的病害,如叢枝病等,我國已發現,但分布范圍較窄。
草莓病毒病不僅種類多,而且其它植物病毒,如樹莓環斑病毒、煙草壞死病毒、番茄環斑病毒等,也能侵染草莓,并造成危害。傳播草莓病毒的蚜蟲約20種。草莓受病毒危害,一般減產30%左右,復合侵染時損失更大。
防治草莓病毒病,首先選用草莓脫毒苗;進行無土栽培,或在草莓定植前用溴甲烷熏蒸對土壤消毒;防治蚜蟲。
1、 及時防治蚜蟲,減少病毒的再侵染。
2、 定期更新草莓品種,采用抗病品種。
3、避免與易感病毒病的茄科作物連作和間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