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以菌核或菌絲體在病殘體或土表越冬,菌核次年萌發菌絲侵染花生,病部長出菌絲接觸健株并傳染,產生的菌核可借風雨、水流等進行傳播。該菌生長溫度范圍10-38℃,最適28-31℃。菌核在12-15℃開始形成,以30-32℃形成最多,40℃以上則不形成。高溫多雨、積水有利發病。偏施氮肥、生長過旺、田間郁閉發病重。前茬水稻等紋枯病重的花生紋枯病也較重。水地較旱地重。
花生立枯病主要發生在苗期,花生紋枯病主要發生在成株期。苗期莢染病 腐爛不能出土。根頸和莖基部染病 形成黃褐色凹陷斑,有時為許多小斑,繞莖一周呈環狀斑后引起整株死亡。拔起病株可見和土粒粘在一起的白色絲狀菌絲。莖基部現暗褐色狹長干縮凹陷斑。后病部組織撕裂。果柄和莢果染病 呈黑褐色腐爛。成株期紋枯病葉片染病 在葉尖或葉緣出現暗褐色病斑,漸向內擴展病斑連片成不規則云紋斑。濕度大時,下部葉片腐爛脫落,并向上部葉片擴展,在腐爛葉片上生白色菌絲和菌核,菌核初白色后變暗褐色。莖部染病 形成云紋狀斑,嚴重時造成莖枝腐爛,植株易倒伏。果柄、果莢染病 果柄易斷,造成落果。后期病部產生暗褐色菌核。
防治方法 (1)避免連作或與紋枯病重的水稻田輪作。(2)搞好排灌系統,及時排除積水,降低田間濕度。(3)合理密植,不偏施過施氮肥,增施磷鉀肥。(4)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噴灑3%井岡霉素800-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60%防霉寶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50%紋枯利乳劑600-800倍液、50%甲基立枯磷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田安(甲基砷酸鐵銨)乳劑400倍液,每667m2用藥液60-75L,隔10-75L,隔10-15天一次,連防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