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新長出的葉片,一片比一片短而窄小,植株矮縮,葉片硬直并成束長在一起。病株老葉顏色比健株的黃些,新葉則比健株的較為濃綠。葉片硬而脆,很易折斷。在嫩葉上有許多與葉脈平行的淡綠和深綠相間的短線狀條紋,葉柄和假莖上也有,蕉農稱為“青筋”。病株分蘗多,根頭變紫色,無光澤,大部分根腐爛或變紫色,不發新根。染病蕉株一般不能抽蕾。早期受害的植株矮小最為顯著,病株不結蕾;后期感病的植株,有時也能抽蕾結果,但蕉果畸形細小,肉脆而無香味。
病原:香蕉束頂病病原稱為香蕉束頂病毒。此病初次侵染來源,在病區主要是病株及其吸芽;在新區和無病區則是帶病吸芽;以后可由香蕉交脈蚜傳毒。蕉苗感染病毒后1-3個月內就可發病。由于香蕉交脈蚜不斷輾轉為害,往往一個200-300畝的香蕉園可四五年內發病率高達50%-80%。該病毒主要通過蕉苗和香蕉蚜蟲傳播,不能通過機械摩擦及土壤、線蟲等傳播。香蕉蚜蟲在病株上取食2小時即可獲得傳病能力,而帶毒蚜蟲在健株上取食2小時,就可傳染束頂病。故該病的發生流行與香蕉蚜蟲的發生及蟲口密度關系密切,每年在下雨少,天氣干旱的年份香蕉蚜蟲繁殖較多,有翅蚜亦較多,本病發生也就較多;在下雨多、天氣潮濕的年份蚜蟲死亡較多,病害發生較少,發病高峰一般在4-5月,其次在9-10月。
防治方法:1、嚴格選種無病蕉苗。對無病區或新植蕉園,要把好蕉苗關。新蕉區不要到病區引種吸芽苗;新植蕉園不要到病蕉園挖苗種植,最好種植組織培養苗。2、挖除病株,減少傳染源。一旦發現病株要立即挖除,并把地下部的球莖挖干凈,集中燒毀,并防止長出新芽苗。病穴施撒石灰消毒,挖制病毒傳染。3、加強肥水管理,增施磷鉀肥;合理輪作,以農業防治為主,結合防治蚜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