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細菌性黑斑病主要為害葉片、莖、花梗和角果,葉片受害,初呈油漬狀小斑,以后呈橢圓形或多角形,淡褐色或褐色,漸變為黑褐色斑。莖及花梗上病斑橢圓形至線形,水漬狀,褐色或黑褐色,有光澤,斑點部分凹陷。角果上產生圓形或不規則形黑褐色凹陷病斑。
油菜細菌性黑斑病,油菜細菌性黑斑病是油菜上常見病害,在全國各油菜產區均有發生和危害,其中陜西漢中地區發生較重,常造成很大損失,影響油菜產量和品質。寄主植物除油菜外,尚有芥菜、蕪菁、甘藍、大白菜、小白菜、蘿卜、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
發病特點:病菌主要在種子上或土壤及病殘體上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隨時均可侵染,雨后易發病。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選用抗軟腐病的品種。
(2)輪作倒茬。提倡與非十字花科蔬菜進行2年以上輪作。
(3)加強田間管理。適期播種,合理密植;科學施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合理灌溉,雨后及時排除田間積水;田間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收獲后清除田間病殘體,帶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燒毀。
(4)種子處理。建立無病留種田,并進行種子消毒處理。可用種子重量0.4%的50%琥膠肥酸銅(DT)可濕性粉劑拌種或豐靈50-100g拌油菜種子150g后播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