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菜葉蜂幼蟲為害葉片成孔洞或缺刻,為害留種株花和嫩莢,少數咬食根部,蟲口密度大時,僅幾天即可造成嚴重損失。
我國為害油菜的菜葉蜂已知有5種:Athaliarosaejaponensis(Rhower)(黃翅菜葉蜂)、A.lugensproxima(Klug)(黑翅菜葉蜂)、A.rosaerosae(Linne.)(新疆菜葉蜂)、A.nigromaculataCameron(黑斑菜葉蜂)、A.japonica(Klug)(日本菜葉蜂),均屬膜翅目,葉蜂科。黃翅菜葉蜂分布在全國各地;黑翅菜葉蜂分布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四川、云南等省;新疆菜葉蜂主要分布在新疆;黑斑菜葉蜂主要分布在西藏;日本菜葉蜂主要分布在臺灣、廣西、四川、云南、陜西。菜葉蜂除為害油菜外,還可為害蕪菁、白菜、甘藍、蘿卜、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
形態特征:黃翅菜葉蜂成蟲體長6-8mm,頭部和中、后胸背面兩側為黑色,其余橙藍色,但脛節端部及各跗節端部為黑色;翅基半部黃褐色,向外漸淡至翅尖透明,前緣有一黑帶與翅痣相連;觸角黑色,雄性基部2節淡黃色;腹部橙黃色,雌蟲腹末有短小的黑色產卵器。卵近圓形,大小約0.83×0.42(mm),卵殼光滑,初產時乳白色,后變淡黃色。幼蟲體長約15mm,頭部黑色,胴部藍黑色,各體節具很多皺紋及許多小突起,胸部較粗,腹部較細,具3對胸足和8對腹足。蛹頭部黑色,蛹體初為黃白色,后轉橙色。黑翅菜葉蜂成蟲體長6.4-7.8mm,體黑有光澤,頭、觸角黑色,唇基、上唇黃色,胸部除前胸背板中央有1黑斑隱在頭后,中胸后背板、小盾附器、后小盾片黑色外,余橙黃色。翅煙黑色,半透明,足黃色。新疆菜葉蜂成蟲體長6.5-9mm,體橙黃色有光澤,頭黑色寬闊,觸角黑褐色,口器淺黃色,上顎褐色,胸部除中胸盾片、后胸黑色外,余為橙黃色,中胸背板側葉黑色,翅透明,微呈淺黃色,腹部和足橙黃色。卵長橢圓形,大小1×0.5(mm),半透明,乳白色微帶黃色。末齡幼蟲體長25mm,圓筒形,褐綠色至墨綠色,各體節上具小型瘤呈皺褶狀,氣門灰白色。蛹黃色,腹部卵黃色,長7-9mm,寬3-3.5mm;繭圓筒形,繭外粘有泥土起有保護作用。黑斑菜葉蜂前翅煙黑色,尤其是前翅基半部及前緣明顯,除第一腹節背板為黑色外,第2至7腹節兩側各具一黑斑,前翅基部微呈淡黃色,均是黑斑菜葉蜂的重要特征。日本菜葉蜂體長約7mm,腹部大部分橙黃色,兩側無黑斑,前翅基部黑色,第一腹節背板黑色,3對足的腿節都多少帶有黑色。
病原: 黃翅菜葉蜂在北方年生5代,以預蛹在土中繭內越冬。各代發生時間:第一代5月上旬-6月中旬,第二代6月上旬-7月中旬,第三代7月上旬-8月下旬,第四代8月中旬-10月中旬。成蟲在晴朗高溫的白天極為活躍,交配產卵,卵產入葉緣組織內呈小隆起,每處1-4粒,常在葉緣產成一排,每雌可產40-150粒。卵發育歷期在春、秋為11-14天,夏季為6-9天。幼蟲共5齡,發育歷期10-12天。幼蟲早晚活動取食,有假死習性。老熟幼蟲入土筑土繭化蛹,前蛹期10-20天(越冬代4-5個月),蛹期7-10天。每年春、秋呈兩個發生高峰,以秋季8-9月最為嚴重。黑翅菜葉蜂年生代數不詳。至于黑斑菜葉蜂在西藏以末齡幼蟲在雜草根部、石塊下、菜地旁縫隙中吐絲結繭越冬。新疆菜葉蜂在新疆年生2-4代,以老熟幼蟲在地下7-15cm處土繭內越冬,10月上旬至翌年6月上旬皆可見越冬幼蟲,6月中下旬為害油菜很兇,第二代幼蟲于8月上、中旬為害冬白菜、冬蘿卜、甘藍、油萊等,10月中旬入土,吐絲做繭越冬。
防治方法: (1)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收獲后要及時中耕、除草,使蟲繭暴露或破壞,能減少蟲源。
(2)易受害的油菜、白菜、蘿卜等應盡力早播,躲過幼蟲大發生期或植株已長大,可減輕受害。
(3)成蟲發生期每天可在10一17時用捕蟲網在田間或地邊雜草上網捕成蟲。
(4)于清晨有露水時噴撒2%巴丹粉劑,每667m2 2kg.
(5)在幼蟲發生期噴灑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35%伏殺磷乳油或50%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此外20%速滅殺丁乳油、2.5%敵殺死乳油、10%安綠寶乳油、5.7%百樹菊酯乳油3000一4000倍液效果優異,藥效可維持20多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