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設施栽培土壤消毒有效措施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3-9-26
      近年來,設施栽培在建德市發展迅猛,已成為有效提高我市單位面積產值的重要模式。但設施栽培是一種受人為因素作用的土地利用方式,復種指數高,連作連茬頻繁,再加上設施內高溫高濕的有利條件,造成土壤中各類病原菌累積,多種害蟲在土壤中寄生,導致病蟲害發生嚴重。設施栽培的土傳病害防治是個令栽培者頭疼的大問題。出于設施栽培存在一定的空間范圍,進行設施土壤消毒是防止部分病蟲害發生的有效辦法。為此,現就設施栽培土壤消毒的幾種有效措施介紹如下。   1、農業栽培措施   1.1輪作換茬   輪作可合理利用土壤養分和水分,改善土壤結構,培肥地力;同時由于輪作寄主植物不同,病蟲賴以生存的環境條件發生巨變,大大減輕了病蟲害的發生;也可消除由連作帶來的作物分泌的有毒物質積累而引起的作物中毒現象。參照各種園藝作物的最低輪作年限,合理安排幾種作物輪作,實行有計劃的輪作換茬,并盡量考慮不同作物科屬類型、根系深淺、吸肥特點及分泌物的酸堿性。   1.2使用嫁接技術   嫁接可以減輕或避免土傳病害,克服連作障礙。在溫室蔬菜連作過程中,瓜類枯萎病,茄果類黃萎病、青枯病、根腐病等土傳病害危害較重,采用嫁接栽培是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而且,嫁接后改善了植株根部的生長條件,提高了對逆境的適應能力,增強了對水分和礦質營養的吸收能力,根系發達,植株生長健壯。   1.3增施有機肥   有機肥具有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和耕性、增強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溫度等特殊作用,促進作物健壯生長,捉高抗病能力。此外,增施有機肥還能促進上壤微生物活動,降低病原菌的數量,有效減少土壤中的病蟲害發生。   2、土壤物理消毒處理   2.1太陽能消毒   是在設施作物采收后,連根拔除田間老株,多施有機肥,然后深翻土壤、整平,在炎熱夏季氣溫達35℃以上時,用透明吸熱薄膜覆蓋好.將設施密閉15—20天,土壤溫度可升至50~60℃,地表溫度可達80℃以上,即可殺死土壤中一般的病蟲菌。   2.2深翻曬壟凍壟   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將土地深翻,可以把遺留在地面上的病殘體翻入土中,使病殘體內的病菌加速死亡。同時土壤深翻后,由于土表干燥和日光照射,以及冬季低溫,也能使一部分病菌失去活力,可防止部分病害發生。   3、藥劑消毒(化學措施)   在播種前將藥劑施入土壤中,目的是防止種子帶菌和土傳病蟲害的蔓延。根據藥劑的性質,采用不同的方法,主要施藥方法如下:   3.l噴淋或澆灌法   將藥劑用清水稀釋成一定濃度,用噴霧器噴淋于土壤表層,或直接澆灌到土壤中,使藥液滲入土壤深層,殺死土中病菌。   多菌靈:多菌靈能防治多種真菌病害。土壤消毒施用50%多菌靈200倍液l.5kg/㎡,按1:20的比例配制成毒土撒在苗床上,能有效防治苗期病害。   3.2熏蒸法   硫磺粉:用于棚室及床土消毒。防治白粉病、紅蜘蛛等,一般在播種前或定植前2~3天進行熏蒸,使用量2~6g/㎡,關閉門窗熏蒸24小時即可。使用時還可在硫磺粉中加些敵敵畏之類的殺蟲劑,同時消滅棚室中的害蟲。   3.3毒土法   將藥劑配成毒土,然后施用。毒土的配制方法是將農藥(乳油、可濕性粉劑)與具有一定濕度的細土按比例混勻制成。毒土的施用方法有溝施、穴施和撒施。常用的消毒藥劑有代森鋅、多菌靈、苯來特、氯化苦等。   3.3.1氯化苦:主要用于防治土壤中的線蟲。將土壤堆成高30cm的長條,每30c㎡注入藥劑3~5m1至地面下10cm處,然后用薄膜覆蓋7天(夏)或10天(冬)后再打開薄膜放風10天(夏)或30天(冬),待沒有刺激性氣味后再使用。   3.3.2多菌靈、苯來特:用50%的多菌靈或50%苯來特30—40g/㎡與土拌勻、上堆、覆膜密閉,幾天后揭膜散發殘藥備用。   4 生物防治(生物消毒)   生物防治是利用一些有益微生物,對土壤中的特定病原菌的寄主產生有害物質,通過競爭營養和空間等途徑來減少病原菌的數量,從而減少病害發生。如利用木霉菌防治設施黃瓜枯萎病,利用輪枝菌、厚垣輪枝孢菌、菌根等用于土壤消毒來防治根結線蟲,Bt制劑防治田間害蟲等。   作物根莖中的葡萄糖苷在土壤中分解產生異硫代氰酸鹽,這是一種生物熏蒸劑。采用蔬菜殘體,加入鮮牛糞、鮮雞糞等有機肥及麥草秸稈混合后蓋上塑料膜,在堆肥中產生異硫氰酸甲酯和高溫而達到殺死線蟲、土壤病原菌的目的。這種土壤消毒處理方法一方面可防治病蟲害,另一方面能有效地利用廢棄物,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但受添加物和天氣的影響,效果不穩定。
相關閱讀
水稻遇病蟲害怎么解決
芒果炭疽病的受害癥狀、傳播途徑及防治方法
蘿卜灰地種蠅怎么治效果好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