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稻區出現了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明顯的遷入峰,兩遷害蟲遷入量有所增加,發生面積明顯增大,發生范圍向北擴展至江南北部,嚴重地威脅著我國南方水稻的生產和豐收,農藥企業和農戶都很關注兩遷害蟲以及水稻農藥市場的情況和怎樣防治,筆者為此走訪了相關專家和一些水稻農藥市場的業內人士,就上述關心的情況進行了采訪。現將一些情況綜述如下:
目前水稻農藥市場成為中外農藥關注的焦點。近幾年外資水稻農藥的市場占有率每年都在增長。粗略統計,僅2010年在水稻區,外資農藥的市場份額已經占 30%,在江浙等地的直播田已經占到60%。廣西一家農藥企業負責人補充介紹說,外國所謂“四大天王”的水稻殺蟲劑產品,從推出到現在,幾乎每年都在漲價,漲幅在10%~15%之間。
農業部農藥檢定所生測室主任張文君則表示,國內高端農藥,特別是防治螟蟲的水稻農藥,已經呈現出國外農藥主導的局面。從農藥品種來看,由于稻飛虱暴發早、面積大,易復發,防治稻飛虱的噻嗪酮(撲虱靈)的需求量較大,價格也將保持堅挺,目前市場價為3.7萬元/噸左右。新型殺蟲劑吡蚜酮目前市場價為28 萬元/噸左右。吡蚜酮成為搶手貨,各企業出廠價上揚。高效低毒殺蟲劑烯啶蟲胺出廠價已漲到26萬元/噸左右,除蟲脲原藥目前出廠價為17萬元/噸左右。毒死蜱原藥3萬元/噸左右。敵敵畏原藥1.8萬元/噸左右。其他防治水稻害蟲的農藥丙溴磷、阿維菌素、甲維鹽、吡蟲啉、殺蟲雙等都有7%左右的漲幅。春江水暖鴨先知, 2011年之初,國際知名的農藥公司嗅覺靈敏,抓住這個機遇,搶先布局,眾多品牌先后進入國內市場,產品定位高端,用高調的宣傳,成熟高效的銷售模式搶占中國水稻高端農藥市場,引發了一波洋農藥的漲價風潮。
目前,防治水稻螟蟲的杜邦“康寬”零售價由去年的8元/包漲至9元/包,先正達殺菌劑“金雷”由13元/包漲至15元/包,挪威海德魯公司葉面肥“翠康”也漲了1元/瓶。進口農藥成了漲價先鋒,去年底與經銷商簽訂2011年的銷售協議時,價格明顯提高,所以零售價也跟著提高。據了解,多數進口農藥漲價幅度在5%~15%,部分高達20%,比如杜邦公司“康寬”漲了9萬元/噸,日本農藥株式會社的“壟歌”漲了10萬元/噸,拜耳公司“安泰生”漲了1萬元 /噸。進口水稻殺蟲劑中杜邦公司的氯蟲苯甲酰胺(康寬)在全國銷路最好,價格為160萬元/噸,農村經銷店賣8元/袋(5毫升),去年同期為7元/袋,上漲1元。日本農藥株式會社生產的壟歌和先正達公司生產的福戈牢牢占領了湖南、湖北市場,壟歌的價格為160萬元/噸,小包裝價為8元/袋(5克),與去年同期持平。拜耳公司系列殺蟲劑中防治水稻褐飛虱的酷華,防治白飛虱和蚜蟲的艾美樂,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的稻騰,因價格平穩、防效優異在廣東、福建、浙江、上海等省市都十分搶手,未來銷售態勢依然看好。
近幾年外資農藥的市場占有率每年都在增長。粗略統計,僅2010年在水稻區,外資農藥的市場份額已經占30%,在江浙等地的直播田已經占到60%。在外資占領的背后,農民的用藥成本被迫提高。這位高層人士清晰地記得,在2000年以前,農民需投入的農藥成本不過4元/畝。大約在2003年前后,拜耳研發的氟蟲腈通過與國內企業合資的形式大量進入中國市場,農民不得不被動接受高達10元/畝的農藥成本。2009年以后,在以康寬等為首的國外農藥“四大天王”引領下,農民在水稻方面的農藥成本高達24元/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