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莖腐病為全株表現癥狀的病害,玉米乳熟至蠟熟期為顯癥高峰期。一般由下部葉片向上逐漸擴展,呈現青枯狀,有的病株在雨后出現急性癥狀,全株急驟青枯。病株莖基部變軟,內部空松,遇風易倒折。剖莖檢查,髓部空松,根、莖基部可見到紅色病癥。
該病是土傳病害,病原菌在種子上或土壤、肥料中的病殘體上越冬,帶病種子和病殘體是主要初侵染源,從根部傷口侵入。發生 玉米莖腐病是由多種病原菌引起的土傳病害,發病原因復雜。 1.品種。矮稈品種、早熟品種,易發病。 2.氣候。玉米抽雄期至成熟期高溫、高濕是莖腐病發生流行的重要條件,尤其是雨后驟晴,土壤濕度大,氣溫劇升,往往導致該病暴發成災。 3.栽培。播種早,密度大,田間郁閉,通風透光不良,發病重。同一品種,一般春播發病輕,夏播發病重。
防治措施:
(1)近年該病上升與部分育種材料抗病性差,耕作栽培條件改變有很大關系。因此,選用抗病自交系,培育抗病雜交種是首要防治措施。
(2)引致莖腐病的病原物都是弱寄生菌,保能侵染生長勢較弱的植株。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合理密植,降低土壤濕度等措施可以使植株健壯,減少莖腐病。
(3)合理輪作,深翻土地,清除病殘和不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可以減少田間菌源,達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4)發病初期用天達裕豐2000-2500倍+72%農用鏈霉素3000倍+96%天達惡霉靈3000倍噴施基部2-3次。 (5)3%中生霉素600-800倍+96%天達惡霉靈3000倍液噴施基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