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褐斑病發生在玉米葉片、葉鞘及莖稈,先在頂部葉片的尖端發生,以葉和葉鞘交接處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最初為黃褐多功能或紅褐色小斑點,病斑為圓形或橢圓形到線形,隆起附近的葉組織常呈紅色,小病斑常匯集在一起,嚴重時葉片上出現幾段甚至全部布滿病斑,在葉鞘上和葉脈上出現較大的褐色斑點,發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葉細胞組織呈壞死狀,散出褐色粉末(病原菌的孢子囊),病葉局部散裂,葉脈和維管束殘存如絲狀。莖上病多發生于節的附近。
防治措施:
1、玉米收獲后徹底清除病殘體組織,并深翻土壤。注意氮、磷、鉀肥搭配。合理追肥,適時澆水,及時中耕除草等措施,可促進玉米健壯生長,增強抗病能力,又能消滅寄主,減輕病害。
2、藥劑預防:玉米褐斑病要以預防為主,在玉米4~5葉期,用1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用12.5%禾果利可濕性粉劑20克對水50公斤葉面噴霧,可預防玉米褐斑病的發生。
3、藥劑防治:玉米發病時,用1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葉面噴霧,噴藥要均勻周到,保護好上部葉片,尤其是雌穗以上的葉片都要噴到。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藥液中適當加些磷酸二氫鉀、尿素類等,促進玉米健壯,提高玉米抗病能力。噴殺菌藥劑應2~3次,間隔7天,噴后6小時內如下雨應雨后補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