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施條件 利用現有的日光節能溫室進行無土栽培,溫室內安裝無土栽培系統,包括栽培槽、灌水設施、栽培基質。
1、栽培槽:溫室內北面留80厘米做道路,南面余30 厘米,用磚砌成南北走向的栽培槽,內徑寬48厘米,槽邊框高24厘米,磚要平放,槽距72厘米。槽基部鋪一層0·1毫米厚的塑料薄膜,用最上層的磚壓緊膜邊,膜上鋪3厘米厚的潔凈河沙,沙上鋪一層編織袋,袋上填栽培基質。
2、灌水設施:用自來水設施或建水位差為1·5米的蓄水池,單個溫室建成獨立的灌水系統,棚內主管道及栽培槽內的滴灌帶均可用塑料管,槽內設滴灌帶1—2根,并套上0·1毫米厚的窄塑料薄膜。
3、栽培基質:有機基質可用玉米秸、菇渣、鋸末等,無機基質為沙或爐渣等。可用煤矸石、鋸末、玉米秸,比例為1∶2∶2。使用前15天將基質堆25厘米厚,噴濕薄膜以消毒滅菌,然后每平方米基質中加入2公斤有機無土栽培專用肥,10公斤消毒雞糞,混勻后即可填槽。每茬作物收獲后對基質進行消毒。
二、無土育苗 選用耐低溫、弱光、豐產、抗病性強的品種,浸種催芽,大部分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采用人工無土穴盤育苗法。按草炭:蛭石為3:1的比例配好基質,每平方米基質中加入5公斤消毒雞糞和0·5 公斤蛭石復合肥,混勻后填入72孔吸塑盤,每孔一粒,上覆蛭石1厘米,盤下用塑料薄膜與土壤隔開。出苗前溫度保持25—30℃,出苗后溫度為白天20—25℃,夜間10—15℃。苗盤要保持濕潤,長出3—4片真葉即可出盤定植,大約30天。
三、定植 定植前將基質翻勻整平,大約浸灌栽培槽,使基質充分吸水,水滲后按每槽兩行扒坑定植,基質略高于苗坨,株距30厘米,畝定植3000株,栽后澆小水。
四、栽培管理
1、肥水管理:定植20天后開始追肥,以后每隔10 天追一次肥,每次每株追專用肥10—15克,果后7天追一次肥,每次每株25克,肥料應均勻撒在離根5厘米處,即可隨水滲入基質中。還可在棚內施二氧化碳氣肥。一般定植后每5天澆一水。
2、溫度光照管理:定植后,白天溫度22—25℃,夜間10—15℃。坐果后白天25—28℃,夜間12℃左右,嚴冬季節棚溫可短時達到30℃,但不可通大風。嚴冬過后,恢復正常溫度管理。
3、吊蔓與整枝:6—7葉時用聚丙烯塑料繩吊蔓,繩上部固定在棚架鐵絲上,下部系在莖基上。莖蔓與吊繩相互纏繞,保持直立生長。整枝時只保留主枝生長結果,摘除全部葉腋內的側枝,側枝10—15厘米時打杈。
4、保花保果與疏果:早晨7—9時用10%—15%的2,4—D溶液蘸花,以提高坐果率。為保證果大質優,每株留3—4個果,其余花果及時疏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