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芽接的方法較多,根據芽片或切口的形狀,可分為“T”字形芽接、方塊形芽接、“工”字形芽接和環狀芽接等方法。但無論采用哪種方法,芽片均應取自當年生長健壯的發育枝的中下部,以中等大的芽為最佳,砧木以2~3年生經平茬后的當年生枝最為理想,要選擇在砧木中下部平直光滑、節間稍長的部位嫁接。
一、“T”字形芽接。先將芽片切成盾形,長3~5厘米,上寬1.5厘米。砧木以1~2年生為宜。在其上距地面10~20厘米處選光滑部位切一“T”字形口,橫向比接芽略寬,深達木質部,長度與芽片相當,切開后用刀挑開皮層,將接芽迅速插入,使芽、砧緊密相貼,上切口形成層要對齊,然后自上而下地用塑料條綁嚴。
二、方塊形芽接。此法成活率較高,各地應用較多。嫁接時期在5月中旬至8月中旬,但最佳期在5月下旬至7月中旬雨季來臨之前。其操作方法是,先在砧木上切一長方形樹皮塊,將樹皮挑起,再按回原處,以防切口干燥。然后在接穗上取下與砧木皮方塊大小相同的方形芽片,并迅速鑲入砧木切口,使芽片切口與砧木切口密接,然后用1.5~2.0厘米寬、30厘米長的塑料膜條自下而上綁扎緊實,注意露出芽子。要求芽片長度不小于1.5厘米,寬度為0.6~1.2厘米(芽的兩側再寬2~3毫米),芽內維管束(護芽肉)保持完好。
三、“工”字形芽接。在接芽上、下方各環切一刀,深達木質部,長3~4厘米,寬l.5~2.5厘米。再從接穗背面取下0.3~0.5厘米寬的樹皮作為“尺子”,在砧木適當部位,量取同樣長度,上下各切一刀,寬度達干周的2/3左右,從中間豎著撕去0.3~0.5厘米寬的皮,然后剝開兩邊的皮層,將芽片四周剝離(僅剩維管束相連),用拇指按住接芽側面,向左推下芽片(帶一塊護芽肉),將芽片嵌入砧木切口中,用塑料條自上而下包扎嚴密。
四、環狀芽接。在接穗上選好接芽后,先在芽上1厘米和芽下1.5~2厘米處各環切一周,深達木質部,然后在背面縱切一刀,取下環狀芽片。再于砧木適當高度光滑處,環割取下與芽片相同大小的筒狀樹皮,將芽片迅速鑲嵌于砧木切口內,然后綁嚴。要特別注意勿使芽環左右移動。
加強核桃嫁接后的管理措施:①除萌解綁。接后每5~7天清除砧木上的萌芽一次,以集中養分,促進接芽萌發快長。在接后20天左右,接口大部已愈合時應及時解綁,以免雨水過多時泡腐接芽。解綁方法是用刀片在接芽背部將塑料膜條縱劃一刀,割斷后除去膜條。②二次剪砧。當接芽新梢長至3厘米時,應進行二次剪砧。在接芽上部留3厘米左右剪去嫁接時留下的2條羽狀復葉的4片葉,促使接芽嫩梢旺盛生長。③葉面施肥。為促使接芽旺盛生長,新梢長至20厘米時,每15天應葉面施肥一次,6~7月噴0.5%的尿素液,8~9月噴0.3%的磷酸二氫鉀液。④綁好支柱。高接后新梢長至40厘米左右時,要綁好支柱,以防風折。⑤摘心。9月上旬對新梢未停止生長的要摘心,以促使枝條充實,增強越冬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