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果實分兩型:黑星型發(fā)生于近成熟果實,果面初生紅褐色小斑,后擴大為紅褐色至黑褐色圓斑,中部凹陷呈灰褐色至灰色,密生小黑粒(分孢器),病斑一般限于果皮,但貯運期可繼續(xù)發(fā)展,致使全果腐爛。黑斑型主要發(fā)生在采收后貯運期,果面初生淡黃色至橙黃色小點,后擴大后暗褐至黑色略下陷的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大斑,中部密生小黑粒(分孢器),嚴重時病斑連合,覆蓋果面,果肉亦黑色僵縮腐爛。葉片癥狀與果面黑星型斑相同。危害采前、采后的果實,影響品質和品級。
【病害原因】
柑桔黑星病菌以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器越冬。次年春分生孢子器內(nèi)散出分生孢子,主要借風雨傳播,落在寄主植物幼果、嫩梢上萌發(fā)芽管進行 侵染。病菌侵入后,其菌絲體受抑制而潛育,潛育期長達3~12個月。到果實近成熟時 ,菌絲體迅速生長擴展,受害部出現(xiàn)病斑,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器放出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 。一般春梢葉發(fā)病較少,夏秋梢發(fā)生較多。
【防治方法】
由于本病病菌只在幼果期侵染,所以噴藥保護必須在落花一個月至一個半月內(nèi)進行。每隔15天噴一次0.5%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共噴2-3次。噴波爾多液后,要注意加強對銹壁虱的防治。 據(jù)在重慶試驗,6月下旬至7月下旬,噴2次或在7月下旬噴一次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可顯著減輕為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