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褐斑病是近幾年才發現的、嚴重危害玉米產量的一種真菌性病害。造成這種病害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高溫高濕的天氣條件,特別是遇到連續降雨,該病的發生率增高;二是農民朋友在施肥時往往只重視氮肥,忽視磷、鉀肥的施用,造成玉米植株磷、鉀元素的缺乏,植株極易發生褐斑病。這種病害對玉米的產量影響很大。如果在玉米生長初期發病而不對其采取措施,最后就會造成玉米絕收;中期已長出玉米穗時發病,會使玉米大幅減產;晚期發病的話,則會出現籽粒不飽滿的癥狀。為防止此種病害給農民朋友造成損失,將玉米褐斑病作一下介紹:
一、癥狀識別
該病發生在玉米葉片、葉鞘及莖稈,先在頂部葉片的尖端發生,以葉和葉鞘交接處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最初為黃褐或紅褐色小斑點,病斑為圓形、橢圓形到線形或梭形,隆起附近的葉組織常呈紅色,小病斑常匯集在一起,嚴重時葉片上出現幾段甚至全部布滿病斑,葉片上的病斑長呈白色透明;在葉鞘上和葉脈上出現較大的褐色斑點,發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葉細胞組織呈壞死狀,散出褐色粉末(病原菌的孢子囊),病葉局部散裂,葉脈和維管束殘存如絲狀。莖上病多發生于節的附近。
二、發病規律
玉米褐斑病菌以孢子(囊)在土壤或病殘體中越冬,翌年靠氣流或雨水傳播到玉米植株上,遇到合適條件萌發產生大量游動。七八月份溫度高、濕度大,有利于病害發生。土壤瘠薄的地塊發病較重,肥力較高的地塊發病輕。密度過大、田間郁閉、低洼潮濕、雨后積水、土壤瘠薄、連作的地塊發病較重,具有早黃四親緣關系的品種較為感病。
三、發病原因
1、空氣溫度高、濕度大。夏玉米區一般6月中旬至7月上旬若陰雨天多,降雨量大易感病。
2、土壤中及病殘體組織中有褐斑病病原體菌;首先,高感品種連作時,土壤中菌量每年增加5~10倍;其次,施肥方面,用有病殘體的秸稈還田,施用未腐熟的廄肥堆肥或帶菌的農家肥使病菌隨之傳入田內,造成菌源數量相應的增加。
3、玉米5~8片葉期,土壤肥力不夠,玉米葉色變黃,出現脫肥現象,玉米抗病性降低,是發生褐斑病的主要原因。
四、防治方法
(一)、農業措施。
1、注意排除田間積水,降低田間濕度,及時中耕除草,促使植株健康生長,提高抗病力。
2、玉米收獲后徹底清除病殘體組織,并深翻土壤;施足底肥,適時追肥。一般應在玉米4~5葉期追施苗肥,追施尿素(或氮、磷、鉀復合肥)10~15千克/667平方米,發現病害,應立即追肥,注意氮、磷、鉀肥搭配。
3、栽植密度適當,667平方米低于3500株,提高田間通透性。
(二)藥劑防治
1、早期預防 (1)在玉米3~4片葉期,噴施3000倍96%天達惡霉靈藥液+600倍“天達2116”壯苗專用型液,6-8葉時噴灑600倍糧食專用型“天達2116”藥液,提高抗病性能,效果良好。(2)在玉米4-5葉期用2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葉面噴霧,可預防玉米褐斑病的發生。
2、及時防治 (1)發病初期以苯來特和氧基萎銹靈防效好,每畝用藥100克,加水50千克葉面噴霧,或50%天達腐霉利1500倍液葉面噴霧。(2)玉米初發病時立即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25%的粉銹寧(三唑銅)可濕性粉劑1500倍噴霧。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藥液中適當加些葉面寶、磷酸二氫鉀、尿素等,結合追施速效肥料,即可控制病害的蔓延,且促進玉米健壯,提高玉米抗病能力。根據目前多雨的氣候特點,每隔7天噴一次,連用2-3次防治效果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