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3年我國糧食總產首次突破6億噸大關,達12038.7億斤,實現連續十年穩定增長。
“農業大國糧食總產‘十連增’,這是世界糧食生產史上的奇跡。”農業部種植業司司長葉貞琴介紹說,我國在1950~1958年有過一次“九連增”,1962~1967年出現過“六連增”,美國1975~1979年有過“五連增”,印度在2003~2008年出現過“六連增”。
十年來,農業部深入推進糧食高產創建和增產模式攻關行動,不斷創新糧食增長方式,通過技術集成、示范帶動,實現了大面積均衡增產。農業科技貢獻率和機械化率雙雙超過50%。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說:解決13億人的吃飯問題,必須長期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自己的飯碗主要要裝自己生產的糧食。今后還要進一步提高科技貢獻率和資源利用率,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在今年“南旱北澇”,病害多發的情況下,糧食生產仍保持“十連增”的背后,是我國農藥產業為其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提高科技貢獻率和資源利用率,可持續發展”不僅是對糧食生產的要求,更是對農藥行業發展的要求,隨著國家低毒農藥補貼政策的逐步推行,低毒環保型的農化產品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農藥企業應從研發、生產、三廢處理和實際應用等方面下足功夫,真正做到環保先行,才能夠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