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洋蔥白腐病的易發條件
洋蔥白腐病發病適溫10~20℃,低溫高濕的條件適于發病,多雨或大水漫灌時發病重。一般春末夏初病勢發展較快,夏季高溫期病情發展緩慢。多年連作蔥屬作物,地勢低洼、長期積水和缺肥的地塊發病重。
二、洋蔥白腐病的危害特點
白腐病為危害多種蔥屬蔬菜的一種土傳病害,早期發病造成大量死苗,發病較晚的鱗莖也因病腐爛,地上部枯萎。 病株須根軟化腐爛,鱗莖初生水漬狀病斑,迅速變黑腐爛,密生多數黑色顆粒狀物,即病原菌的菌核。潮濕時病部長出白色絨狀菌絲體。地上部先由外葉葉尖開始發黃,進一步擴展到全葉,葉鞘也變黃枯死。其他葉片也陸續變黃,后期整株枯死。病株矮小,生長緩慢,因根部和葉鞘腐爛軟化,病株很容易由土壤中拔出或折斷。
三、防治洋蔥白腐病的可行措施
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75%蒜葉青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霧。也可用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灌根,或用75%蒜葉青可濕性粉劑灌根,每7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避免蔥屬蔬菜連作,可與禾本科、十字花科、葫蘆科等非寄主植物行2~3年輪作。 初發病地塊在未形成菌核前將病株連根拔出,移出田間燒毀或深埋。病株周圍的土壤也需挖走深埋,補以無菌土壤。老病區田間病殘體也要集中銷毀,病田要深翻。 |